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5
阅读《论美》,完成题目。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②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③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善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④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 “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⑤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小题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3】如何理解第④段画线句的含义?
18-19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
知识点:杂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速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①可能也并不会受很大的影响。不过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骚人而已,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对不对。

②没了李白,《全唐诗》大概会变薄一点,大约变薄四十至五十分之一。名义上,李白号称“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但要说数量,他远远没写到半个盛唐这么多。《全唐诗》一共900卷,李白占据了从第161至第185卷。少了这点,也算不得特别伤动骨。没有了李白,中国诗歌的历史会有一点点变动,古体诗会更早一点地输给格律诗,甚至会提前半个世纪就让出江山。好吧,反正我们普通人也不关心这些。

③没了李白,我们倒可能会少一些网络用语。比如“你咋不上天呢”,最先是谁说出来的?答案可能正是李白爷爷:“耐可乘流直上天?”还比如“深藏功与名”,出处是李白的《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当然,没有了李白这首诗,金庸也不会写出《侠客行》来。

④没了李白,我们还会少很多流行歌曲。黄安一定写不出《新鸳鸯蝴蝶梦》,来红遍当年的大街小巷、录像馆、台球厅了。“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就是出自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也是直接从这搬来的。

⑤如果没有李白,诗歌的江湖怕要地震。几乎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都会自动提升一档。李商隐千百年来都被叫“小李”,要是没了李白,他可以扬眉吐气地变成大李了;王昌龄就能冠miǎn堂皇的成为唐代七言绝句首席,因为唯一能和他对飙七绝的正是李白。至于杜甫,则会成为无可争议的唐诗第一人,没有“之一”。多这一个李白,就压了无数诗人。

⑥没有了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都会变得困难。我们不能说“青梅竹马”,不能说“两小无猜”,这都出自李白的《长干行》。你也无法形容两个人相爱得“刻骨铭心”,这个词儿出自李白的文章:“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你还不能形容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它也出自李白的一篇文章《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浮生若梦”不能用了,出处同样是李白这篇文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杀人如麻”也没有了,这出自李白的《蜀道难》。还有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掷千金、一泻千里、大块文章、马耳东风……要是没有李白,这些成语我们可能都不会有了。此外,惊天动地、蚍蜉撼树、春树暮云、妙笔生花……这些成语也都和李白有关。

⑦如果没有了李白,当我们在社会上碰壁、消沉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当我们遭逢了坎坷,也不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当我们和知己好友相聚,开怀畅饮的时候,不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当我们在股市上吃了大亏,积蓄一空的时候,不能宽yòu自己“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都是李白的诗句。

⑧没了李白,那个我们印象中很熟悉的中国,也会变得渐渐糊起来。我们将不再知道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多高,不知道燕山的雪花有多大,不知道蜀道究竟有多难,不知道桃花潭有多深,不知道忧愁有多长。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这些地方的名气,大概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峨眉的氤氲,多半也要减色许多。

⑨没了李白,会变样的还有日月星辰。抬起头看见月亮,我们无法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无法吟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⑩李白如果不在了,后世的文坛还会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没有了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煜未必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未必会“九万里风鹏正举”。后世这一个个浪漫的文豪与词帝,几乎个个是读着李白长大的。没有了李白,他们能不能产生都将是一个问题。

⑪我们的童年世界也会塌了一角。每个小朋友记忆深处、平均每人要听300遍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可能也将没有了。它可是小朋友写作文的万金油典故。

⑫李白,这一位伟大的诗人,已经化成了一种基因,和每个华人的血脉一起流淌。

______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中国人,______他半点都不喜欢诗歌,______会开口遇到李白、落笔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被打下李白的印记。

⑭事实上,要检验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就可以抛出一句“床前明月光”。只要他会汉语,多半就能接上“疑是地上霜”。

⑮不知道李白在世的时候,有没有预料到这些?

⑯他这个人是很纠结的。有时候说自己的志向是当大官、做大干部,轰轰烈烈干一场大事。有时候他又说自己的志向是搞文学,做研究:“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前一个志向,他没有实现。但后一个志向,他是超额完成了。所谓“垂辉映千春”,他已经辉映了1300年的春秋了,还会继续光辉下去。

⑰《国家宝藏》里,有一幕,让人热泪盈眶。当节目里问出:“千百年后,还有人记得壮志难酬的李太白吗”的时候,满屏都是“我记得”“必须记得”“我们一直都记得”“万年后依然记得”……

⑱大丈夫当如是也。

(出自《一个假设:如果没有李白》,作者:六神磊磊。有改动)

【小题1】在横线上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列诗句和出处。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伤(            )动骨 (2)冠miǎn(            )堂皇 (3)宽yòu(            )(4)(            )
【小题3】从文章第⑥段中选用恰当的成语填空。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应该会少用很多成语:说童年,没有青梅竹马;说爱情,没有刻骨铭心;说享受,没有天伦之乐;说风骨神采,没有①______;说写作才能,没有②______……

【小题4】运用你的知识积累,完成下列各题。
(1)儿童的稚气、天真、活泼,让生活充满了情趣和朝气。“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儿童;“意欲捕鸣蝉,①______。”这是袁枚《所见》中的儿童;“儿童散学归来早,②______。”这是高鼎《村居》中的儿童。
(2)古人常寄情明月,表达情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直接的表白;“露从今夜白,①__________。”这是②__________含蓄的表白;“不应有恨,③__________?”这是苏轼怨怼的表白。
(3)“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都表现了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同样是怀才不遇,可辛弃疾的感受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尽显人生无可言说的心酸与无奈。
(4)“骚人”原指《①______》作者屈原或《楚辞》作者,后泛指②______。在范仲淹看来,即使李白这样的骚人,也没有达到“古仁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境界。
【小题5】为下列语段选择关联词语。

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中国人,他半点都不喜欢诗歌,会开口遇到李白、落笔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被打下李白的印记。

A.除非……除非……都……B.既然……既然……那么……
C.即便……即便……也……D.不光……不光……而且……
【小题6】“李白的诗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围绕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谷阳:我认为李白具有乐观自信的性格特点。你们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些诗句无不表现出高度自信、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成超:在供奉翰林期间,他敢叫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墨,他在《饮中八仙歌》中甚至“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当他被权贵排挤时,他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出决不屈服的铮铮铁骨。
张宇:其实李白的性格中还有极其天真烂漫的一面,突出表现在他以月入诗的名句中。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多么天真烂漫的想象!他甚至把月亮当成朋友和知音,和月亮真诚地交流:这种天真烂漫的情怀,让李白的诗句也具有了一种清水芙蓉般明丽清新的美。

⑴请替成超同学的发言补写一句开头。

⑵张宇同学的发言,横线上可用选项( )提供的诗句作为佐证材料。

①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②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④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⑶依据文章第8段中画横线句提示,请加入他们的讨论,写一段你的发言。

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

赵宗彪

①唐僧师徒一个个都在苦水中泡过,取经路上的日子也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险象环生,苦海无边。

②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奇怪的想法,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孟子说,大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能够做到的,人世间又有几个?太多的苦难,只会剥夺生命的质量,摧毁人的意志、自尊、理想和信念,而只有极少数有大志而且意志特别坚韧的人、才华特别丰富的大才、奇才,才有可能逆水而上,成就梦想。

③唐憎的苦难,同成就他的事业并无必然联系。他如果小时候有天伦之乐,未必就不会读书。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这些不是因为苦难才得来。而是他拜须菩提祖为师,在环境优美的须弥山学习十一年的成果。孙悟空的苦难,那是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这苦难给他带来了什么?是驯服、奴化、忍耐和逆来顺受。在五行山下的时间里,孙悟空的法术并没有提升,只是不羁的精神目渐消磨,活跃的创造能力逐步萎缩。

④孙悟空的苦难缔造者,严格说来,是玉帝本人,孙悟空虽然出身寒微,但毕竟有能力有水平。但玉帝和他所创造的天庭,却大材小用,只让他当个马夫。后来虽说封了齐天大圣的空头街,却又不给他相应的待遇,连一张蟠桃大会的入场券都没有,谁能咽得下这口气?即使没有孙悟空出现,迟早会有张悟空、李悟空、王悟空等来叫板。沙僧原本是玉帝的侍卫官,职官是卷帘大将,却只是因为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这样的小过失,竟然要下凡做妖怪,每七天还要飞剑穿胸百余下。比起孙悟空的打碎天堂的所有殿堂庙字、亭台楼阁、瓶瓶罐罐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尽管沙和尚沉默寡言,但他心里会平衡吗?

⑤尽管苦难来了,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面对,但我们能否分析一下,哪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司马迁能写出伟大的《史记》,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刑,而是他本来就有理想有才华。否则,就难以反证,历史上受到宫刑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却仅有一部《史记》?“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首先有金,否则,狂沙吹尽,还不照样是狂沙?

⑥任何人为的苦难,对人类而言,都是噩梦。

⑦如果因为极少一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那就是自欺欺人。歌颂苦难,鼓励苦难,怀念苦难,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们,却由此可以逃避惩罚而变成恩主,这不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结果吗?

⑧孙悟空们在一个个的苦难面前坚持下来了,但原先那个充满灵气和自由思想的精灵,却如泥牛人海,一去不复返了。生龙活虎的孙悟空从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起,即已死了。

(选自《今晚报)2019—04—28,有删改)

【小题1】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2】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第⑦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生活中的减法

赵亚兴

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

③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

④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

⑤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⑥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又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小题1】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
【小题2】结合②一③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
【小题3】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