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得之心而之酒也(        )
(2)杂然而前(        )
(3)树林阴(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19-20九年级上·广东佛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道中迷雾冰滑,橙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阳:山的南面。②磴:石级,石砌台阶。③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文字)
,济水东流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A阴:___________
余始以入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循:①遵守,遵循;②沿着、顺着;③循环,往复回旋;④同“巡”,网视。
B循:___________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C既: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其级/七千有余。
B.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其级七千有余。
C.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其级/七千有余。
D.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其级七千有余。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②半山居雾若带然。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跟随作者足迹,写出路线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点。

【小题5】本文中的“明烛天南”与《小石潭记》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