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
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2)性行( )
(3)盖追先帝之殊遇( )          (4)引喻失( )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小题3】选文第段作者从三个方面自述身世,其目的何在?
【小题4】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17-18九年级上·重庆·阶段练习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有气决。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兄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略:同“掠”,侵夺。②内刀:指把刀收起来。③介:孤独,特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壮其                                             处处
B.布衣蔬食                                          臣本布衣
C.把晖臂曰                                      重修岳阳楼
D.遂舍而去                                      辍耕垄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B.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自∕后不复相见/
C.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D.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13岁的朱晖无所畏惧,义正言辞,迫使群贼放弃了掠夺的念头。
B.朱晖因为丢了官职而郁郁寡欢,不愿与乡里百姓来往。
C.在朱晖的举荐下,南阳太守桓虞把朱晖好友陈揖的儿子陈友召去做了官。
D.朱晖是一个英勇刚直、乐善好施、重义守信的人。
【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明年,越入吴。

(选自罗隐《谗书》)


【注释】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之曰:夏历十月以后约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第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九层而不奏
(4)不暇为王之视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岂臣之欺乎!
【小题3】回答问题。
(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相类似的史实?
(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天下缟素        (2)长跪而          (3)寡人            (4)以有先生也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B.扶苏数谏故C.大易小,甚善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4】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