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1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A)汤姆重新又开始刷墙,漫不经心地说:“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知道这对汤姆·索亚来说倒是很得劲。”

“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

刷子还在不停地刷着。

“喜欢干?哎,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要不喜欢干,哪个男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墙?”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不——不行,本——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尽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

(B)汤姆突然想出个主意。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闲等着急人,不如去闯几条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然后和蓓姬一起上了路。汤姆头里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有二十步远,通道往下到了尽头。汤姆跪了下来,往下摸着,顺手摸到拐角处,他又使劲尽量往左边一点摸。这时,不到二十码的地方,有只手,拿着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吓瘫了,他动弹不得。紧接着就见那西班牙人拔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在想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汤姆被吓得浑身无力。他自言自语道,他要是还有力气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想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不想对蓓姬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讲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均节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题1】A选段中汤姆为什么不肯让本帮他刷墙?B选段中汤姆为什么把风筝线系在石头上?
【小题2】结合A、B选段说说汤姆的性格特点。
【小题3】原著中有许多精彩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一段故事?请简述并说明理由。
18-19八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⑪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⑫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⑬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⑭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⑮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小题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____________→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小题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②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4】第⑪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小题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阅读张港的《兴安杜鹃》,完成下面小题。

①因海拔不同,兴安岭上草木花卉各有分层,白桦在下,落叶松在上,兴安杜鹃夹在当腰。进到四月,让雪捂了一冬的大山,杜鹃花开得旺盛,开得红火。花儿叫杜鹃,鸟儿叫杜鹃,女孩子也叫杜鹃。塔哈尔村的女孩儿,就有不少名叫杜鹃的。说实话,没几个闺女真见过杜鹃林——深山老林哪是大姑娘去的?倒是老赶山的,常常循着杜鹃树走山道,能采得着山货,找得到宝物。

②一个达斡尔人,哪能不唱歌?一个达斡尔女孩儿,哪能不唱歌?塔哈尔村老沃家那独生俊丫头,唱散山雾唱绿河唱肥牛羊唱谷黄的沃杜鹃,一股急火,忽地连句话都不能说了。你说说,这一家子人,日子可咋往下过?

③求医问药找偏方,招儿用尽了。杜鹃爹说:“让搬山我就搬山,叫截河我就截河,只要闺女能说话就中。”

④齐齐哈尔城来的老中医,望闻问切,上下相看了沃杜鹃,拉她爹的袖子,到外头说:“不是胎带来的,是毒火攻心,能治。”

⑤“咋治?说!”

⑥“那个啥,这个呀,找丫头最惦在心上的人,瞅冷子,使大劲儿,给她一个大嘴巴。这一激,她吐出心里的毒火,管保行。”

⑦“啊——”杜鹃爹翻翻手巴掌,“那……那咋下得去手?”

⑧“就是下得去手,你也不中。——丫头是不是有心上人?是哪个?叫他来才行。”

⑨杜鹃爹唰的一下脸翻黑云:“唉——唉——病根儿真就在他身上。他这小子,上了北山里,两年了。”

⑩上北山里,人人懂得,那是参加了抗联。

⑪“哦——那个,回来没?能叫回来不?”

⑫杜鹃爹一脚跺起沙尘:“还……还回……回个啥哟!——打日本,阵亡了呀!”

⑬“那……那可是真?丫头,她知道不?”

⑭杜鹃爹连点三下头。老中医摇了摇头。杜鹃爹说的那人叫墨尔根,抗联来人送信,带着墨尔根的灰军帽,帽子上一个大枪眼儿。这事人人知道,杜鹃也看到了,打那时就出病了。老中医听到这儿,说:“呀——是这个,那么的吧,我回城去,拿祖传天绝狠药。我去去就来。”

⑮杜鹃姑娘上河沿儿,风就不刮了;杜鹃上草甸,百灵就不唱了。可怜啊可怜,这孩子可怜。人人宠着杜鹃,人人惯着杜鹃,杜鹃想干啥就干啥,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⑯花红柳绿四月天,山上该是开出了杜鹃花。杜鹃姑娘穿了红,搽了粉,烧黑柳枝描了眉毛,一个人出了屯子,朝山里去了。屯里人说:“让她去吧,散散心也好。”

⑰嫩枝扫脸,青草扯衣,泉水潺潺,白雾茫茫。春山是俊姑娘,俊姑娘是春山。杜鹃口不能语,心却在唱。她跟自个儿唱:“大松树刮不倒,墨尔根还扛着枪。雁去雁来,墨尔根就在山上。哥哥来,看我的新衣裳;哥哥来,杜鹃花红,红杜鹃唱……”

⑱白桦林、落叶松之间,红杜鹃铺成宽宽的红花大道。杜鹃姑娘插了满头红花儿,嘴唇微动,无声地唱着,顺着花路走。

⑲杜鹃姑娘在心里念叨:“也就是打日本打累了,墨尔根睡着了,他们就说那个了。瞎说,胡说,瞎说,胡说。墨尔根哥哥就在前头,扛着枪在前头……”

⑳太阳爷儿跟着杜鹃姑娘走。杜鹃姑娘累了,太阳爷儿也靠山头歇了。杜鹃姑娘坐在石头上,眼睛搜寻着,她要采一朵最大最红最好看的杜鹃花。她比画着,想象着把花插在墨尔根的军帽上,又插在墨尔根的胸襟上……

㉑忽然,身后有响动,杜鹃一回头,我的妈呀!白桦树下,钢盔闪闪,黑枪筒子从榛柴棵里伸出来,啊——是日本人!

㉒顺着日本人枪管所指,杜鹃看到一个人:灰军帽,端大枪,站在大松树下。

㉓啊——墨尔根!墨尔根?墨尔根咋这么瘦?墨尔根咋这么矮?墨尔根咋这么黑?啊——杜鹃使出全劲儿,可是,嘴喊不出声。

㉔忽地,榛柴棵里起来一片黄衣鬼子,刺刀闪闪发亮。

㉕“墨尔根——墨尔根——有鬼子——”

㉖杜鹃姑娘喊出来了,声震林海。

㉗砰!砰!砰!枪声响了。

㉘“墨尔根——墨尔根——有鬼子——”

㉙大山中声音回荡,杜鹃姑娘躺在杜鹃花丛中。

㉚杜鹃姑娘的喊声,救了抗联。

㉛抗联安葬了杜鹃姑娘。那个哨兵很惊讶:“她为啥冲我喊出‘墨尔根’这仨字?怪了!”

㉜老中医打城里来了,将一包药塞给杜鹃爹。

㉝杜鹃爹拿手挡了,说:“俺闺女没病,俺闺女嗓门儿亮得很。俺闺女还是抗联的人,戴着灰军帽。”

㉞“啊——那个啥,你咋还哭了呢?”老中医惊疑了。

(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有关杜鹃姑娘的主要情节,补全下面的图。

【小题2】小文在读这篇文章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去请教小语。

【小题3】“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部电视剧,每一部电影,都需要温度。”如人性温度、情感温度、生命温度等。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温度”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雁快飞

①白露才过几天,一场寒潮突袭了草原。家住草原边缘的李进,一大早就被他爹吼起来,让他跟着去捡牛粪。

②一出门,18岁的李进就冻得直哆嗦。他背上背篓,拿起粪叉,咬着沮丧是地跟爹往草原方向走。他今年高考失利,爹不让他复读了,说现在上了大学也是自己找工作,还不如早点在家干活呢。

翻过山岗,就到了草原。风更猛烈了,人哈出的气立即变成了白雾,又在唇边结成了冰粒。今年的天气也太反常了!

④天渐渐亮了,爷俩各自走到路的一侧,开始捡拾那些湿的和半湿不干的牛粪。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烧牛粪,牛粪成为人们争抢的东西。但这些年包产到户了,庄稼的秸秆都烧不完,已经没人捡牛粪了。但是爹仍然要捡,他是要留着秸秆喂家里的牛羊呢。

⑤捡了几筐牛粪,身上已经开始发热了。李进忽然发现,在一处低洼的地方,卧着一片灰白色的东西,好像是一群羊。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咦,这群大雁见人来怎么不飞走呢?李进走过去喊了几声,又用粪叉去碰,雁群依然不动。李进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大雁是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冻死了。

⑥李进立即放下背篓,跑上高岗,挥手喊他爹。他爹快步走过来,看到一地死雁,立即高兴地叫起来:“啊呀,发财了!”他过去挨个踢着大雁,然后扔下背篓,对李进说:“你在这里看着,别让别人抢去。我回去赶车,咱拉回去,能卖好多钱哩!”

⑦看着爹连跑带颠地走了,李进的目光又落在那些大雁身上。大雁有的是两只靠在一起,有的是单独趴着;有的脑袋插在翅膀里,有的耷拉在地上。他弯下腰,用手摸着它们,嘀咕:“你们怎么就冻死了呢?真是太可惜了。”

⑧李进从小就喜欢大雁。听说这鸟生活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到秋天,就可以看见它们一群群从头顶上空飞过。奇妙的是,它们有时会排成“一”字,有时又排成一个“人”字。有时候,它们会在草原上歇歇脚,以前有猎人会乘机猎杀它们,但这些年提倡保护动物,已经没人敢捕杀它们了。

⑨他开始把大雁往一起堆。每捡起一只,都会仔细观察,他觉得这么大的家伙竟然可以在天上自由飞翔,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即便死了它们还是那么美丽迷人。

⑩一共35只大雁,李进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挤挤挨挨的一大堆。望着这堆大雁,李进想,它们很快就会变成老爸手里的钞票,成为人类的口中食、腹中餐,想到这里,他竟然有点心疼。不过他又想,反正它们已经死了,这也许是个机会,可以乘着老爸高兴,和他商量一下自己去复读的事情。

望着这群大雁,李进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想到大家在操场上走步、唱歌的场面。一场高考下来,他们有的展翅高飞了,有的遭遇了严寒,比如自己……李进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酸楚。

忽然,他发现一只大雁似乎动了一下。他急忙扑过去,伸手去摸它,透过羽毛,他感觉到它的身体还有温度;再摸别的,好像也在回暖。哦,大雁并没有死,它们只是被冻僵了!现在它们被集中到背风的坎下,就又缓了过来。李进心中一喜,但是马上心又沉下来:如果大雁跑了的话……

这时候,李进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上前去扭大雁的脖子,只要抓住用力一扭——家里杀鹅、杀鸭都是这么干的。他提起一只大雁,比画了一下却下不了手。这么美丽的鸟儿……先不说国家提倡保护动物,就是没提倡,也不能随便杀害呀。想到这里李进把心一横,脱下身上的羽绒服,盖在了雁群上,他瑟缩着身子,跺脚大喊:“大雁大雁,快快醒来,快快醒来!”

让李进欣慰的是,大雁真的开始一只只动起来。先醒来的大雁看见李进,显得惊慌失措,开始四散奔逃,但是它们行动笨拙,一时无法起飞。这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两只野狗,扑过去追咬大雁。李进急忙拿起粪叉,喊叫着过去打狗,又扔石头把它们撵得远远的。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大雁已经全部苏醒了。它们聚在一起鸣叫着,好像在商量事情,看见他来,忽然一起扇动着翅膀奔跑起来,接着一只只腾空而起,越飞越高。但是它们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在李进头顶上绕了两圈,嘎嘎地叫着,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谢。

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也开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他挥舞着衣服;大声地喊着:大雁大雁,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

跑着跑着,李进突然停住了。他看见他爹赶着一辆毛驴车,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他立刻蔫了,什么也没说,穿上衣服继续去捡牛粪。他知道,今天的一场打骂是避免不了啦,复读的事情也别提了。他霎时感觉心里凉透了。

奇怪的是,这天爹什么也没说。晚上娘告诉他:“你爹同意你去复读了。”看着惊讶的李进,娘又说:“你爹说,你早上放飞大雁,在草地上又跑又叫的样子挺稀罕人的。他觉得你很有爱心,也应该让你像大雁一样高高地飞。”

啊!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结局。李进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

【小题1】根据选文中关于李进的内容,填写表格。

内容概括

李进跟爹捡牛粪

B

C

驱赶大雁起飞

心理变化

A

好奇(担心)

爱护

D

【小题2】选文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小题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⑮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小题4】选文第②段和第⑰段画双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秋天的怀念》标题含义深刻,既指怀念秋天,也代表着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那么选文标题“大雁快飞”有什么含义呢?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