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60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竹取道( 砍 )B.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C.不可久(居住)D.俶尔远逝(忽然)
【小题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C.全石以为底。(小石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1、2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7-18八年级下·天津宁河·阶段练习
知识点:柳宗元(773-81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填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清冽       尤:
(2)青树       翠:
(3)日光下       澈:
(4)以其境过       清:
【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作者“坐潭上”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小题5】选文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在语言使用、写景技巧、表情达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请你以第②段为例,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其源殆可熟物。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③馀甘:即橄榄。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清冽(     )       (2)潭中鱼百许头(     )
(3)热(     )       (4)山而东(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境过清     付过B.心乐            能以径寸
C.折处辄     不足外人道也D.记之而去     大惊
【小题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小题4】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却将水、鱼各尽其妙,令人叫绝。
B.乙文“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字,写出了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及作者的感受。
C.甲、乙两文作者同属“唐宋八大家”,同处被贬之时,故所抒之情也完全一样。
D.甲、乙两文自然流畅,层次井然,又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富有诗情画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