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8
(二)阅读《马说》,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其道                            非志无成学 (《诫子书》)
B.美不外见                                非学无以广 (《诫子书》)
C.安其能千里也                         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
D.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小题2】《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文末“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7-18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中
知识点: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余乡延溪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麦,被邻牛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

(选自明朝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②艺:种植。③讼:诉讼,打官司。④揆:度量,考查。

【小题1】下列哪一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A.一人之使            一狼骨止(《狼》)
B.求闻之            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C.言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D.是乎                  思而不学则(《为政》)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众皆信然。
(2)谓石犀岁久成怪。
【小题3】两段文字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闻而传之者”和“艺麦家”最终成为笑柄的原因?
【小题4】下面人物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小题5】乙文中石犀牛为什么会被断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与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鳌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有人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牒为械。                    以:介词,用。
D.可攻也。                    乃:副词,就
【小题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B.“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有五百里。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文: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攻打宋国。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译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敌人了。
【小题3】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类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与“有窃疾”者无异,目的是规劝楚王放弃攻宋。)
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说这句话,是承认自己演练失败,已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道出了公输盘的阴暗打算,“不过”有“公输盘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轻奢视味道。)
D.“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表明楚王在机智多谋无所畏惧的墨子面前,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必为有窃疾矣。”
B.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的行为。
C.选文第⑨段句式长短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说明了墨子为应对楚国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
D.选文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凭借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止楚攻宋的故事。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②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③倍:通“背”,违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焉?_____________________(2)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桓公与庄公盟于坛上___________(4)北面就群臣之位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与乙文“不如与之”中“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之乘,战于长勺。B.吾孰徐公美。
C.呼尔而D.齐桓公许鲁会于柯而盟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
【小题4】【甲】文中的曹刿帮助鲁庄公赢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是凭借他的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曹沫帮助鲁庄公收回了失地凭借他的__________,两个文段集中反映出鲁庄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君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