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先生姓梁氏,皙次其别号也。生世族,视声利篾如也。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未几,谢病归。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其雅操如此。

(选自王士祯《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B.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辩:辩论
C.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是亦不可以               已:停止,放弃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3】甲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小题4】两文都强调做人要不失其本心,有所坚守。请具体说说作者主张坚守什么。
17-18九年级上·河南信阳·期末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昭王既息民缮兵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长平之事,秦军大,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然赵自长平以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以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节)


注:①昭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②武安君:指秦国名将白起,因战功卓著,被封武安君。③长平之事: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发生的战事,最终秦国胜而赵国惨败。④五校大夫王陵:五校大夫,官职。校,古时部队每八百人为一校,即主尉。五校为四千人。王陵,秦国大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     
(2)秦军大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的意思。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以伐赵。
【小题3】在《曹刿论战》一文中,弱鲁战胜了强齐,而在《昭王既息民缮兵》一文中,强秦却败给了弱赵。请你阅读上面两篇文章,思考影响这两场战争胜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       )   (2)非学无以广(       )
(3)淫慢则不能(       )   (4)险躁则不能(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参:曾子,名参。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鲁君使人往致邑焉/得一人之使B.请以此衣/静以
C.曾子不/恐前后其敌D.反复/因晓之
【小题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小题5】请分析【乙】文中曾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诫子书》中提到的“俭以养德”思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