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5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①,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习:熟悉,记住。④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⑤穆然:严肃的样子。⑥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⑦羊:通“洋”,远方。⑧《文王操》:古琴曲名。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逢暴雨________                       
(2)乃琴而鼓之__________          
(3)可以_____________             
(4)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更造崩山音”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于上流B.何陋
C.于厅事东北角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翻译句子。
(1)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2)师襄子辟席再拜。
【小题4】[甲][乙]两文都与弹琴有关,但蕴含的道理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7七年级下·福建泉州·期末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鄙:边境。②被:同“披”,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舜于畎亩之中                      发:
(2)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叹曰
B.被服                                             残年余力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宋昭公亡而能悟
D.孙叔敖举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自枉屈(      )
(3)往见郭隗先生(      )
(4)天下必以王为能(      )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小题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别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营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者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选自《刺客列传》)


注∶①【事】供职为臣。②【败北】战败逃亡。③【今争城坏即压齐境】极言齐促鲁之深,齐境紧逼鲁城之下。④【图】谋划。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焉/遂与外人隔/不容发/亲密无
B.未能远/聚室而谋/素未面/出划策
C.小大狱/何陋有/甘如始/天骄子
D.盟坛上/其一犬坐前/毁一旦/喜形
【小题2】翻译文中四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理解∶回答曹刿“何以战”的问题时,鲁庄公首先想到不能把衣食据为己有,而要与人分享,做到了取信于民。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耗尽了。
理解∶这句话阐释了鲁军等待齐军三次击鼓后才进攻的原因,表现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
C.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既然打了胜仗,鲁庄公就来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理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以此反衬曹刿的足智多谋。
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翻译∶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所侵占的鲁国领土。
理解∶齐植公在曹沫的武力威逼之下,不得已答应了归还鲁国领土,从侧面表现出曹沫的勇武蛮横、令人畏惧。
【小题3】“铁肩担道义”指的是救国救民、为国为民的理想与志向。在诸葛亮身上,它表现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在曹刿的身上,它表现为身为一介平民,却心系国家存亡的无畏担当。根据上面的文段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铁肩担道义”还有哪些表现。
【链接材料】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成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闲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选自《陈涉世家》)


注∶①【闾左】贫苦农民。②【屯】停驻。③【当行】在征发之列。④【大计】起义。⑤【死国】为国事而死。⑥【唱】同“倡”,倡导、发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