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6
[甲]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
①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生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由是先生遂诸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清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三 臣于草庐之中       ②将军宜枉驾        ③拔剑四 心茫然
B.①高可二黍                  ②时人莫之
C.①遂 先帝以驱驰          ②安陵君其 寡人
D.①先帝不 臣卑鄙          ②悉 咨之                 ③此先汉所 兴隆也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孤有孔明                 ②马千里者
B.①何陋有?                  ②句读不知
C.①莲出淤泥而不染        ②辍耕垄上,长恨久
D.①久,目似瞑。            ②时人莫许也
【小题3】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作者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广开言路 ②赏罚分明 ③亲贤远佞
B.甲文。第③④段分别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军政上的安排,而且高度评价郭攸之等及将军向宠,目的在于分别为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作铺垫。
C.甲文第⑤段我们可以列举中国历史上的“贞良死节之臣”,像岳飞、文天祥等。
D.先帝叹息痛恨“桓、灵“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贤臣、远小人。
【小题4】分别写出文中“卑鄙”、“猖獗”两词的古今义。
①卑鄙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②猖獗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小题5】甲文⑥段、乙文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⑥大意 ______
乙文大意 ______
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______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8-19九年级上·云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地;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非独贤者有是心地,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未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日:“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卫。遂移兵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朱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军元帅。②捍:保卫。③泫然(xuan)然:水滴下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也。               辟:
(2)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     甚:
(3)即食。                            复: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生亦我所                         从民也(《陈涉世家》)
B.使人之所恶莫甚死者        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索之                                汝心之,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D.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小题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B.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C.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D.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地,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小题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文的论点是什么?乙文中文天祥是否符合甲文中的观点,并概括文天祥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察,看。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等。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称曰能/诸葛亮为相国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尽忠益时虽仇必赏
C.悉咨之/徒有先生也
D.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终邦域之内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___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________
(3)百姓________________
(4)犯法怠慢者虽必罚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小题5】【乙文】中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