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3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2017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小题1】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
【小题2】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___
___
____
⑤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小题3】第四段中,“我”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没哭”,面对一碗拉面却“痛哭了起来”,为什么?
【小题4】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五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
【小题5】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6】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17-18七年级上·河南郑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挨的那巴掌

我十六岁那年,考入了县中学高中部,是乡里唯一考上县中学的学生。我父亲因在建筑工地打工摔断了腿,再也不能出去打工了,就靠母亲种地的微薄收入和农闲时到县城打零工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学费都是乡里帮着出的。

乍来县城,看到城里的同学穿得光鲜亮丽,吃着五花八门的零食,还玩着新奇的玩具,我心里羡慕不已,同时也充满了自卑,常恨自己为什么没生在城里。有一次,同学带我去了网吧,从没接触过电脑的我,突然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毫无抵抗力的我便迅速沦陷了,欲罢不能。如果哪天不去拼杀两个小时,就根本静不下心来上课,也无法入睡,成绩降到班级下游。

自从我迷恋上网络游戏后,母亲每月给的那点生活费就捉襟见肘了,我隔一周就会打电话让母亲送钱来。每次看到母亲,都觉得她比上一次又消瘦苍老了些,心里充满了愧疚。可是,当我进入那个虚拟世界时,我就会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苦恼抛到脑后。

某天,我又计划着晚上溜出去打游戏,谁知一摸口袋,只剩下几个钢镚儿了,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让我下午课外活动时,到学校后面的巷口等她。

下午,我去校外找母亲,刚走到巷口,就听见巷子里一片吵闹声,听见母亲怯懦的声音:“这明明是我先看到的。”“你这个疯婆子,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你也敢跟我抢?”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声音,似乎有人在撕抢什么。我探出头去,刚好看到母亲正和一个中年男人争夺一个大纸箱。我冲上去,想帮母亲抢回纸箱,“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母亲的脸颊上,母亲捂住脸站在原地,完全被打懵了,那人趁机抢了纸箱,转身跑了。

我顿时觉得浑身的血,全部涌到了脸上,那巴掌好像打在我脸上,火辣辣的烫。【A我追上去想揍那人,母亲却一把拽住我:“不要和他抢了,惹恼他,以后我就不能在这片儿捡废品了。”“谁让你拾垃圾的,要是让我同学看到,丢死人了!”我气愤地呵斥母亲。“你最近生活费都不够,我怕你营养不良,卖点废品补贴一下。”母亲嗫嚅着低声下气地说,我看着母亲噙着眼泪,站在寒风中,灰白的头发在凌乱飞舞,我突然抽了自己一个嘴巴,掉头就跑,母亲在身后大声地喊我,我没有回应。

那晚我没有去教室上自习,一个人在操场角落里哭到宿舍熄灯。从此以后,我像变了一个人,早晨早早起来背英语单词,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大量刷题,夜晚教室和宿舍都熄灯了,我还在走廊里看书;课余时间我到处去捡同学们扔掉的饮料瓶、空纸盒、废旧书包去卖,全然不顾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自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一次网吧。母亲挨的那巴掌,一直在我心中隐隐作疼,让我无法释怀。

那年高考,我成为县里的高考状元。在高考优秀学子报告会上,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讲述了那一段经历,我看见台下好多人都在抹眼泪。我在发言的最后说:“母亲挨的那巴掌,打醒了那个懵懂无知的我,让我屈辱万分,也懂得了感恩。我希望寒门学子不要如我一样走弯路,要知道改变家庭命运的重担就在我们肩上!”

(作者:杨春云。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全文内容,按时间顺序,从“我”的角度概括“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
【小题2】细读文中【A】处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小题3】文章结尾有作者的发言稿,作者发言时应该采用怎样的语气?结合作者发言的句子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目:___________

①自从故乡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岔五就会给在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起初,父亲听说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②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热情,每次收到取件短信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开着电动三轮车,去距家4公里的集镇上取件。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烦琐”,以至再收到取件短信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的温情纽带。

③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打包,明早就能发出。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做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他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

④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着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都会心花怒放,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是欣喜,是关爱。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孝心包裹”,然后一件一件地从电动三轮车上把包裹“捧”下来,放在地上,再一件一件地抱回家中。而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听到父亲“声嘶力竭”的“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康健,精气神依旧十足。

⑤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件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奔——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件快递。我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⑥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比如,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菜;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土豆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油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至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______________”。

⑦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时空的距离。我们频繁给对方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看着父亲寄来的包裹泣不成声,但我希望父亲不要像我这样伤感。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疏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恒远、历久弥坚。


链接材料:

父亲去世前一天的晚上,我曾和他通过电话。在电话里,我说明天去看他,他说:“你忙,不必来。”其实,他希望我每天都在他身边,和他说话,这是我知道的,但我却没有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每天陪着他!记得他在电话里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自己多保重。”父亲,你自己病痛在身,却还想着要我保重。你最后对我说的话,将无穷尽地回响在我的耳边,回响在我的心里,使我的生命永远沉浸在你的慈爱和关怀之中。父亲!

现在,每当我一人静下心来,面前总会出现父亲的形象。他像往常一样,对着我微笑。他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向我挥手,就像许多年前他送我时,在路上回过头来向我挥手一样,就像前几年在书店里站在人群外面向我挥手一样。

(节选自赵丽宏的《挥手怀念我的父亲》)

【小题1】请你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小题2】第②段“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热情”中,父亲的“忧惧”是什么?
【小题3】请对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孝心包裹”,然后一件一件地从电动三轮车上把包裹“捧”下来,放在地上,再一件一件地抱回家中。
【小题4】结合语境,将第⑥段中所缺的句子补写出来。
【小题5】阅读链接材料,说说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和选文有何相同之处。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窗子开花

李皓

①只有在寒冷的冬天,窗子才会开出美轮美奂的花。如今,冬季不再那么寒冷,窗玻璃也不断升级换代,还有了双层玻璃,窗上难得见到水蒸气凝结成的冰花了。

②小时候,我家是两扇木板门,门是关不严的,四边透风。为了避免夜里冻脑袋,大人不得不让孩子戴着棉帽睡觉。一觉醒来,窗上已布满冰花。冰花阻隔了光线,屋内是昏暗的,而外面已是亮堂堂的清晨。倘若不是母亲早早起来生火做饭,孩子们依然在梦中。[甲]

③院门外有人在呼喊,是邻居来借农具。[乙]我爬到窗前,哈出嘴里的热气,在冰花中间哈出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洞而非洞,只是玻璃上的冰凌化掉了。我远远看清了院门外的人,对灶间的母亲大喊:妈,是俺二大爷家三叔,你快去开门吧……[丙]

④窗上的冰花多种多样,但我见到的多是有序排列的阔叶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年少的我,一直觉得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画家,或许就是神笔马良,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动声色,无影无形。冬夜夜深人静,我蒙头大睡之时,马良走东家串西家,挥舞着他的神笔,一夜之间,画满了所有的窗玻璃。[丁]

⑤冰花如叶子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窗子像田畴,田里挤满了禾苗,窗框就是横平竖直的田埂。在冬天四野凋敝的日子里,马良把叶子画到了每户农家的窗上。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在冰花的样式上了,更热衷于伸出舌头去舔。舌尖在玻璃上停顿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被冰花住了,便慌忙使劲儿往下拽,结果舌尖被粘掉小一块皮,疼得直掉眼泪。不禁想,在这叶子与叶子之间,在这茂密的丛林里,大概是藏着什么神秘的小兽,在守株待兔地等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上钩呢。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直射到窗玻璃上,森林模糊了,树叶变成了水,顺着窗框流下来。这些冬天的花朵,就这么谢落了。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今晚等我进入梦乡,马良还会留下窗花,且极有可能变换花样,细小的树叶变成大写意的白菜叶,或许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村庄。

⑥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在缺少美术老师的东北乡下,这窗上的冰花,或许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我画得比谁都快,比谁都好,老师还把我的画推荐到县里展览。我把画粘在我家糊满报纸的墙上,逢邻居来闲坐,母亲便不失时机地炫耀儿子的作品,邻居频频点头,啧啧称赞。因了那些冰花,冬天的窗子变得无比美丽,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

⑦如今,窗上的冰花渐行渐远,阳光总是肆无忌惮地穿过玻璃,照出屋内的窗明几净、暖意融融,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览无余。然而,我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框。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2月25日,有删改)

【小题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三叔的造访,毁了我心爱的一片“森林”。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请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一觉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花被“我”哈的热气融化→蒙头大睡,冰花布满所有玻璃→太阳升高,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根据表格中的批注提示,完成赏析。
词语句子标点
例句逢邻居来闲坐,母亲便不失时机地炫耀儿子的作品。冰花如叶子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
批注“炫耀”一词用得好!“好”在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对冰花的赞叹。
句末的省略号用得妙!"妙"在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窗子开花”有哪些含义?
【小题5】小包将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中,并引用链接材料中的古诗作为感慨。小合认为,语言风格相似,但情感却大不相同。请你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替小合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