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3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①,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竞。”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③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即不可讳;万一发生什么不幸.②御庶子公孙鞅:御庶子,官职。公孙鞅:即商鞅变法者商鞅。③悖(bèi):荒谬,糊涂。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王                                     ⑷勿使出
【小题2】与“悉以咨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B.辍耕垄上
C.愿陛下亲之信D.以公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小题4】【甲】文段中诸葛亮分别推荐了文臣和武将,从文段看,他推荐文臣的标准偏向于“德”,能表明这一点的词句是“                        ”;推荐武将则是文武双全,能表明这个标准的语句是“                               ”。
【小题5】结合文段【甲】和文段【乙】,从正反两方面简要分析“贤臣”在国家治理上的
作用。
17-18九年级上·湖北鄂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语段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语段二: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
(2)遂成枯落
【小题2】翻译语段一中画线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小题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三个条件是什么?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学有所成?
【小题4】“诫”有劝诫、劝勉之意,书有书信之意。请简要概括两个作者写这两封信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阅读清朝林纾的《湖之鱼》,完成题目。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随喋随( ) ②争喋他物如( )
③久知( ) ④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之(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必先投食以引之
A.卷石底以出B.全石以为底C.以其境过清D.盖以诱敌
【小题2】【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林 子 啜 茗 于 湖 滨 之 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