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8 组卷28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小题1】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小题2】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3】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
2017·湖南衡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事物说明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①四月的龙城,20多万株紫荆繁花竞放,街头巷尾,处处皆景。

② “紫荆”也是几种植物的通俗叫法,在我市泛指各类羊蹄甲属植物,常见的有“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等,叶片形似羊蹄踩出的印迹。

③首先来说说“宫粉羊蹄甲”。其花瓣呈粉红色或淡紫色,花期为每年春季,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这种“紫荆”花期较短、开花时间接近,可以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紫荆开”的效果。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而后会呈现满树繁花的壮观景象。

④另外一种是“红花羊蹄甲”。其花瓣为鲜艳的紫红色,花期全年,冬季最盛,开花时不落叶。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不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在南方通常不结果实。

据园林专家考证,上个世纪30年代末,市农科所的专家们开始引入紫荆进行栽培。上世纪60年代,市园林局开始将宫粉羊蹄甲批量种植在弯塘路、三中路等路段以及龙潭公园、雀儿山公园、柳侯公园等景区。上世纪90年代,我市绿化进程加快,市里提出要进一步将城市景观“花化、彩化、香化”,于是,大叶紫薇、木棉等开花植物得到推广种植。经过几次寒潮,不耐寒的开花植物逐渐减少,开花植物宫粉羊蹄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⑥2011年2月,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始对宫粉羊蹄甲的开花时间登记造册,记录下近年来宫粉羊蹄甲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具体时间。紫荆花开始迈上花园城市的“主角”之路。

⑦每年6月,园林人便来到街道、公园等处,找到那些标记好的“优树”(树干直、枝杈高、花朵长势旺),捡拾树下掉落的种子。工人们经过二度筛选后,便将其播种到苗圃地里。在宫粉羊蹄甲成长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按时记录其日、周、月的生长量,并为其进行常态化体检、诊断治病;人工为其拔草、施肥。次年3月,技术人员开始观测、记录花蕾数量。

⑧宫粉羊蹄甲属于喜阳植物,气温对其生长影响最大,20℃至25℃最适宜其生长。据专家介绍,一般而言,培育一株宫粉羊蹄甲成为行道树,需要5年的时间。宫粉羊蹄甲一年平均可长1米,5年便可成长为行道树了,算是速生树种。

⑨如今“满城尽开紫荆花”,游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小题1】文章整体上按照____________顺序介绍“紫荆”。第③④段介绍“紫荆”主要运用_______的说明方法。
【小题2】第⑤段中“据园林专家考证,上个世纪30年代末,市农科所的专家们开始引入紫荆进行栽培”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红花羊蹄甲”开花不落叶,在南方不结果实。
B.“宫粉羊蹄甲”虽属喜阳植物,20℃至25℃最适宜生长,但仍能耐寒,能够抵御寒潮。
C.培育一株“宫粉羊蹄甲”成为行道树一般需要5年,满城紫荆花开离不开园林人的努力。
D.文章③⑨段中化用诗句,语言生动,富有文学色彩。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港珠澳大桥“科技密码”

①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身。

②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③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外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所成岛,创造了世界记录。

④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尔铁塔的重量,这是在我国桥梁鸣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石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⑦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小题1】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2】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无论……都”能否删去?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

茶叶,俗称茶,别名槚、茗、荈等,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有儿茶素、咖啡碱、肌醇、叶酸等,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种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秦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公元前五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如《广陵吾老传》中载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五世纪,北方饮茶【甲】。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据唐代陆羽《茶经》中所述,唐代的产茶区已相当广,遍及现在的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14个省。在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也记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

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采摘来的鲜叶或芽,先经高温杀青,【乙】,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绿茶分布十分广泛,北至山东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南至云贵滇绿、都匀毛尖。东部的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北部的紫阳毛尖、龙池雀舌。绿茶其实不局限于茶树品种,嫩的可做名优绿茶,老的可做大宗绿茶,还可制成晒青毛茶、压制成砖等,品种丰富。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其加工方法基本保持了茶的原滋原味和基本药理功能,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绿茶一般人均可饮用,在我国被誉为国饮。既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患者,也适用于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绿茶的冲泡也十分简单,一个杯子,一壶热水即可。红茶也可如此简单地冲泡,不过别的种类的茶便不太适合用玻璃杯热水冲泡,因为普遍而言,除了绿茶之外的五大茶类,叶子都较老,泡久了苦涩味会盖过鲜爽味。


材料三

2017-2019 年中国六大茶类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茶类2017年2018年2019年
绿茶167.9172.24177.28
黑茶28.8631.8937.81
红茶22.2626.1930.72
乌龙茶27.1327.1227.58
白茶2.523.374.96
黄茶0.550.800.97


【小题1】阅读材料一,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小题2】依据上下文,在【甲】和【乙】两处依次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闻名于世。乙:保持了茶叶绿色,杀灭了各种氧化酶。
B.甲:风靡一时。乙: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
C.甲:风靡一时。乙:保持了茶叶绿色,杀灭了各种氧化酶。
D.甲:闻名于世。乙: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
【小题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来看,绿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广泛、①__________、②______、冲泡简单、对健康有益,同时③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