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3
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本文作者为______(人名),他是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后   作:______(2)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是: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18八年级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知识点: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B.人不知而不(生气,发怒)
C.思而不学则(疑惑)D.不习乎(传授)
【小题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小题3】翻译句子。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④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在西洛时尝僚属(        )
(2)讽诵之声琅然(        )
(3)于远近(        )
(4)笃学如此(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小题3】文中介绍钱惟演、宋绶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D.都是不良的读书习惯。
【小题4】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的道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