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0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_______

①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②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

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南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家子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查。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

⑧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家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

⑨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⑩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选自《人民日报》2015.05.26有删改 )

【小题1】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
【小题3】全文主要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
【小题4】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做简要分析。
“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是哪里”。
2017·湖南衡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杂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如何做个拒绝钝感人

有些才能是祝福,有些,则是诅咒。这世上,有人是超级视觉者,拥有过目不忘的“照相式记忆”;有人是超级味觉者,能尝出浅浅一丝酸甜苦辣咸;有人是超级听觉者,凭着绝对音感,听音而知名。拥有这些才华的人是有福的,世界深藏的微妙之美,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体会。

然而,有一种“才能”却令拥有者苦不堪言,甚至令他们宁愿放弃广阔世界和无尽可能,蜷缩在自觉安全的一隅,拒绝求助,不愿尝试。

那就是对社交中的“拒绝”极其敏锐的“拒绝敏感人”。

拒绝敏感人有三个特征:一、悲观。对人际交往几乎不抱期待。觉得“我肯定会被拒绝”因此不愿提出请求。倘若遭遇冷遇,便会归结于“没人喜欢我”。二、敏感。有眼色。过度有眼色。分辨真笑假笑的正确率可达80%以上。能注意到非常细微的身体语言线索。有时会过度脑补,看到其实不存在的线索。三、反应过度。有时玻璃心,有时火药桶。容易把人往坏处想,容易觉得被羞辱,容易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未曾在深夜看遍手机通讯录不知该打给谁者,不足以语人生。

对拒绝敏感,其实是正常现象。人是社会动物。他人的认可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的“自我感觉”就像个会不断漏气的气球,唯有来自他人的肯定能为之充气。正因如此,每个人天生都有个内置的“人际雷达”,天天侦测着周遭人对自己反应如何。

拒绝敏感人的问题在于,他的“自我气球”充气特别慢,漏气特别快。遭遇同样的拒绝,对普通人只是“需要注意”,在他这里就是“天已塌方”。普通人的雷达里,获一是天生如此。大脑调节情绪的左前额叶皮质和右背侧额上回活动水平低。大脑传达满意舒适之情的5-羟色胺水平低。何以解忧?唯有百忧解。二是小时候受挫太多。爷爷不疼姥姥不爱,亲爹亲妈相杀相爱。想交朋友被霸凌,写封情书被公开,这种倒霉孩子,特别容易拒绝敏感。三是小时候被保护得太好。全是表扬,没有烦恼。有些爹妈对孩子,那是笑也说好,哭也说赞,跌一跤都说跌得漂亮。当表扬太过空泛,没有具体指向,孩子的内置预警雷达反而会开动——这一切是不是虚假回馈?是不是我太过乐观?人们是不是在假装喜欢我,当我信了,他们就会大笑着说我上当?结果,也会发展出拒绝敏感性格。

知道“原来我是拒绝敏感者”,并不能帮你下次遇到拒绝时不沮丧。但你可以提醒自己,你所感受到的拒绝,也许并非真实存在,也许虽然存在,但并不像你雷达尖叫的那般情势严峻。再说了,拒绝乃人生常事。你又不是人民币,凭什么人见人爱呢?就算是人民币,不还有做空者吗?就算是人民币,要加入SDR国际储备货币,不还一波三折吗?

【小题1】下列对“拒绝敏感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拒绝敏感人往往会很痛苦,远离他人,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B.拒绝敏感人从不与他人交往,觉得他人肯定不会喜欢自己。
C.拒绝敏感人对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会产生过度的想法。
D.拒绝敏感人对自己不够自信,心灵脆弱,情绪易失控。
【小题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拒绝敏感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对于拒绝敏感人不要太敏感,因为对拒绝敏感是一个人的正常现象。
B.对于天生就拒绝敏感的人要进行医学治疗,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
C.对拒绝敏感人,从小多给予人文关爱,让他们少经受些人生的挫折。
D.对拒绝敏感的孩子,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表扬与批评要适中、有度。
【小题3】下列对“如何做个拒绝钝感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他人的拒绝,不要太消极,也不要想得太多。
B.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个拒绝敏感者,不要沮丧。
C.遭拒绝时,换一个角度思考,觉得拒绝是一件好事。
D.遭拒绝时,可以置之不理,就当拒绝没有发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孝乃德之本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恒。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②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gōngchóu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思考关于工作或人生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高尚的价值追求,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思辨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⑤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小题1】看拼音写汉字:gōng chóu______交错
【小题2】“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小题3】以下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     非天然可以习得,需要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A.①②段之间B.②③段之间C.③④段之间D.④⑤段之间
【小题4】有人认为第③段中李时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适合作为论据,你认为是否适合?说说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