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79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流飘荡   (        )                                   ②鸢飞天者(        )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势竞上     至于者歌于途
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争高     视无碍
D.风烟     湖中人鸟声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017·湖南衡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相能相入也。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小题1】阅读材料一,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意义或用法
(1)雨有声字源推测法:甲骨文点__________________
(2)声雨也参考成语法:狐虎威__________________
(3)蕉能人而免课内迁移法: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
(4)以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

【小题2】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小题3】《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小题4】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小题5】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小题6】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涂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往       晖夕阴     思暮想     花夕拾
B.亭者谁   泠泠     一鼓     奸犯科
C.佳木而繁阴     山清水     一峰独     后起之
D.至于者歌于途     势竞上   荆请罪   如释重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并依据文章内容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游赏山水的乐事,领会于心间而寄托在洒上了。
理解:从山水中感受到快乐,作者无以言表只能寄寓在酒中,这是在借酒含蓄地表现当时被贬的心境。
【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作者此时身心愉悦,陶醉在这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了平静自然、旷达恬淡的感受。
【小题3】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像欧阳修一样,身处逆境,却能积极有为。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概括说明这种品格在苏轼和曾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明年春,又减价隶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取材于《宋史·苏轼传》)


材料二

(曾巩)知福州……福州无职田,(官府)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取材于《宋史·曾巩传》)


注:①[粜]卖出(粮食)。②[常平]官府粮仓。③[饘]zhān,稠(粥)。④[橐]tuó,(苏轼自己的)口袋。⑤[畜]通“蓄”,积蓄。⑥[职田]作为俸禄的田地。⑦[鬻]yù,卖。⑧[直]通“值”,这里指薪俸。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