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7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1)人牧猪 ( )
(2)门下生共禁,止( )
【小题2】翻译: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小题3】理解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特点。
【小题4】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6-17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
知识点:初中语文综合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北冥有鱼》,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小题1】下列对四个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①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B.②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C.③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借助水力一次能飞三千里。
D.④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小题2】下列语句最能体现大鹏善借长风特点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小题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怒而飞”三字,穷形尽相地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极愤怒时起飞突飞迅猛的样子,非常传神。
B.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表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C.选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的鲲鹏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D.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小题4】下列关于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想象中夸张。如通过对鲲、鹏形象的夸张描写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B.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鹏进行对比阐述观点。
C.文中作者对想象手法的高超运用,让文章充满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D.文中的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广泛。

【甲】

①沧州南一寺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讶。食顷,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之,守曰:“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或粟粪宜黄。”店主服罪。

(褚人获《钱若赓断鹅》)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②公:指钱若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河干/东碣石,以观沧海
B.众为确论/朝衣冠
C.转转不/是亦不可以
D.钱若赓守临江有政/渔人甚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言(依照)B.店中后他往(寄存)
C.乡人不(抑止怒气)D.众人之(责怪)
【小题3】请用三处“/”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或粟粪宜黄
【小题4】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小题5】下列对于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先叙事,后以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乙文则记述了一个精彩的断案故事。
B.甲文以寺僧、讲学家陪衬老河兵,乙文以众人惊讶不解陪衬钱若赓,都用了衬托写法。
C.甲文中老河兵和乙文中钱若赓都富有实践经验,且善于动脑筋,能够透过现象看透本质。
D.甲文中“果得于数里外”与乙文中“店主服罪”印证了老河兵和钱若赓见识英明。
【小题6】甲文中的老河兵与乙文中的钱若对事情的判断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有时朝白帝
B.①必先其心志                           ②何而不平
C.①人过,然后能改                    ②国亡。
D.①其筋骨                                 ②上自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连举六位古代圣贤的事例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B.本文中的“大任”指重大的使命,“是人”指这样的人。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正一反,相反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小题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文中孟子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