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46
至刚至柔而又轻盈的竹子
①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且因为竹林面积广大、种类繁多而有着“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
②在中国,用竹子作为建筑用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到了秦汉时期,竹子便已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直到今天,竹子依然是傣族、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民居的“担纲者”。在清代沈曰霖的《粤西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
③竹子体轻,但质地却异常坚硬。竹材的收缩量非常小,而弹性和韧性却很高,若按单位质量计算,竹材的抗拉强度甚至比钢材还高2.5倍左右。
④竹子之所以亦刚亦柔,必须要提到竹子隐秘的身体结构。
⑤竹子拥有的木质素和纤维让它既刚也韧,而其内部结构之精巧还远不止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会看到竹秆的横切面上散布着许多深色的点状物,这是竹子的维管束,不仅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还有强化竹秆的作用,它们从外到内逐渐变大,排列也由紧密到相对疏松。从力学角度来说,物体边缘承受的正应力是最大的,故将优质材料布置在边缘是最优结构布置,竹子就做到了这点——表面的竹青的强度是整体竹子中最高的。
⑥从较大的结构来看,竹子是空心的,根据材料力学的原理,其抗弯能力比具有同样横截面积的实心结构要大很多,而诸多竹节中还有着起到支撑作用的坚硬“横梁”,就像“工字梁”一般。有了这些优点,竹材在身量轻盈的同时,也拥有了很强的抗扭、抗剪和抗拉能力。
【小题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竹子“亦刚亦柔”的原因。
15-16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
知识点:说明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多元“选项”更要主动阅读

贾想

①在印刷时代,我们谈到阅读,想到的是青灯黄卷、白纸黑字,是人与纸、字与墨的亲密时刻。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媒介成为语言文字的新载体。我们的阅读场所从图书馆、报刊亭、书案前,慢慢转移到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各类移动阅读应用当中。网络文学、新媒体文章、音频听书这些线上阅读形式,正在成为阅读的主流渠道。

②线上阅读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很难完整读完类似《红楼梦》这样大部头的著作。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经常会标明需要几分钟读完,微博、朋友圈的文字常常不过百字。我们阅读的总体时长可能在变长,但阅读时间常被切分成碎片。眼花缭乱的各类读物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降低了读者的阅读耐性。这种追求“即时满足”的浅尝辄止的阅读,有人称之为浅阅读。

③浅阅读是相对于深阅读而言的。现在所说的深阅读是印刷时代阅读方式的延续。深阅读面对的文本往往篇幅更长、难度更高,需要读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持续性投入,由此得到一种“延迟满尺”。人们通过深阅读获取的不是想法,而是思想;不是脑洞,而是创造力;不是思维碎片,而是思维范式。深阅读对于传承人类的智慧,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④但是,阅读的深浅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我们现在提倡的深阅读,曾经也可能是一种浅阅读。一个挑灯攻读《尚书》的读书人,可能会认为白话《水浒传》有些浅显。阅读的内容越来越通俗,但世界的信息、人类的知识也随之得到扩散。浅阅读在平等获取知识、普及文化、打破信息壁垒等方面,功不可没。

⑤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比辨析深浅阅读更重要的,是在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之间做出选择。在阅读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倾向于积极主动的阅读。而今,阅读资源极度充裕,“能不能读到”的问题,让位于“选择读什么”的问题。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资源,很多读者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不是,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

⑥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个。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人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⑦因此,重要的是倡导一种主动阅读的文化。一是主动筛选阅读资源,从各种算法、各种“推荐”那里,拿回自行选择信息的权利。在不被算法裹挟的同时,让算法成为阅读的助手。利用算法来明确自己阶段性的阅读需求和趣味,进而调整阅读计划。二是主动调配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时间。在难以整合的碎片化时间里,可以以浅阅读为主,掌握时效性更强、更务实的信息。有整块时间的时候,就切换到深阅读模式,打开书架上的纸质书或者手机里的电子书,沉浸到一个长篇故事或者投入到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当中,沉下心来滋润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心智。在数字时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做阅读的主人,让多元的阅读形式和丰富的阅读内容“为我所用”,才能过上更充实、更有效的阅读生活。

(《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3日)

【小题1】下面对于文章结构和内容的梳理,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A.选文从印刷时代和数字时代阅读形式的变化说起,指出线上阅读以其传播渠道广、信息种类和数量多而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
B.②③④段,从成因、特征、作用等角度,对浅阅读和深阅读做具体分析,明确了两者的区别,指出浅阅读是从深阅读发展而来的。
C.⑤⑥两段中,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进入数字时代,虽然阅读资源极度充裕,但是大数据分析也会对读者的阅读选择起到限制作用。
D.经过层层分析,作者在第⑦段中明确了“面对多元选择更要主动阅读”的观点,并对数字时代如何进行主动阅读做了具体指导。
【小题2】第⑥段中提到的“信息茧房”是指什么现象?它的形成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小题3】数字时代,我们面对多元选择更要主动阅读。作者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给出了怎样的建议?

花色缤纷的秘密

华凌

①春暖花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樱花季。近日,绿樱花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盛开,花是浅绿色的,非常稀有,被称作是“樱花界的大熊猫”。樱花为什么会有绿色的?花的各种颜色究竟是什么决定的?

②科学家发现,在植物花朵含有的色素中,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并不会对酸碱做出什么指示性反应,因此含类胡萝卜素多的花能够稳定显示出黄色与橙色。但花青素就很不稳定,自然界鲜花颜色丰富多彩与它的这一特性密切相关。

③花青素是形成鲜花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它犹如一条变色龙,对酸碱度很敏感,只要酸碱度稍微变化,它的颜色即会随之改变。例如,在不同的细胞液pH值下,花青素的显色结果不同。在pH值呈酸性时,它会变成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在pH值为中性时,它呈现紫色;在pH值呈碱性时,它会变成蓝色,碱性较强时,则变成蓝黑色。

④自然界中的花以白色居多,其次是黄、红、蓝、紫、橙,少见的是绿色,几乎没有黑色,这是为什么呢?罗乐说:“如果花朵不含有任何色素,花瓣会呈自然白色,这是由于花瓣中的微小气泡会把光线全部反射形成的。而黑色能吸收光波,黑色的花易受光波照射的伤害,因而被自然界逐渐淘汰。这是大自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选择的结果。”

⑤在花的观赏价值之中,花色最引人注目。但是单一或有限的几种颜色远远不能满足观赏的需要,人们期望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新颖独特的花色。

⑥一般来讲,大多数植物的花色相对稳定,因为其‘爹妈’传给它们的基因很稳定。但我们观赏的很多花卉品种都是人工选育而非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例如前文提到的另类绿色樱花。绿樱花名叫“郁金”,属晚樱品种。由于绿色的花很难吸引昆虫授粉,因此这种绿樱是经过长时间人工选育而来的。

⑦实际上,人工选择尤其是杂交育种大大丰富了鲜花的颜色,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如牡丹,其最早花色只有粉红一种,经过人为的选种、杂交,再通过嫁接技术稳定栽培,在北宋中叶,几十年功夫就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颜色;又如虞美人,经过人工选育,目前花色已有红色、黄色、橙色、白色、蓝色等。

⑧但是,“温室的花朵”本身就可能不结实或败育,花色不能依靠种子稳定遗传,因此其流传就需要通过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进行。

⑨此外,想要通过改变栽培环境如光照等来改变植物的花色基本难以实现,只有很少数的植物如八仙花,改变栽培环境的酸碱度就可能改变其花色,多数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适应性,过多环境改变只能导致其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选自《科技日报》2020.05.14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花色缤纷的秘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类胡萝卜素相对稳定,含有类胡萝卜素多的花能够稳定地显示出黄色与橙色。
B.花青素很不稳定,对酸碱度很敏感,自然界花色缤纷与它的这一特性密切相关。
C.自然界中没有黑色的花,是因为黑色花易受光波照射的伤害,因而被逐渐淘汰。
D.为满足观赏的需要,人们通过人工选择尤其是杂交育种的方式丰富鲜花的颜色。
【小题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秘密”一词富有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花青素对酸碱度很敏感的特点。
C.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大多数”,在范围上进行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按照“总—分”的结构行文,先总说,再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花色缤纷的原因。
【小题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北京玉渊潭公园盛开的绿樱花很难吸引到昆虫授粉,它是经过长时间人工选育而来的。
B.在不同细胞液pH值下,花青素的显色结果不同,如pH值呈酸性,花青素会变成红色。
C.牡丹最早只有粉红一种花色,经过人工选育和栽培,几十年功夫就创造出了各种颜色。
D.人工选育和栽培的花朵不能结实,所以其流传就需要通过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进行。

大步向前走

①现在很多人迷上了大步走这种运动,每天在公园里、小区里暴走的人络绎不绝,微信朋友圈里更是天天都有晒走路”“占领封面的朋友。

②确实,适度步行对身体益处多。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增强血管弹性,对调节血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能促进关节软骨滑液的分泌,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和延缓退化性关节炎,保持关节健康。能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减少人体脂肪的积聚,保持身体适宜的体重。另外,步行在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病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③但是,步行并非走得越远越好,应该安排合理的距离。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给出了一个促进健康、提高体适能(体质)的最低推荐量范围:5400步至7900步/天。身体虚弱的人每天步行5400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则需要更多的步数,步行7900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④步行也并非走得越快越好,应该保持合适的速度。不同的行走速度,走路的持续时间要求也不同。有以下三种选择:第一,每天以中等速度(100步/分钟)至少累计行走3060分钟,每周至少达到150分钟的运动量。第二,每天以较快速度(120步/分钟左右)累计行走2060分钟,每周累计不少于75分钟。第三,以上两种速度交替进行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步行运动,可以每天步行30分钟来完成每天的步行,也可以分次累计一天的运动步数。但每次步行至少要持续10分钟,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⑤健康的步行还需要注意步行的姿势。一般情况下,步行时头部摆正,将视线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这样能让全身线条收紧。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让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走路时可以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然后走三步呼气一次。

【小题1】阅读文章,简要回答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大步走”这种运动的?
【小题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

一年前,莫慧老师感觉身体状况欠佳,体重208斤,走路膝盖很不舒服,走不多远就有点气喘吁吁,到医院体检发现血压略微偏高。于是,他加入了大步走运动的行列之中。经过一年的坚持,现在他的体重只有168斤了,身体显得更健康了,上述种种不适的现象也已经消失了。


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说说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小题4】请写出本文的一个语言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