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6 组卷461
议论文阅读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16 年5 月16 日第5 版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小题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小题4】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16·湖北襄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其他现代作家立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少年走过的路》,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走过的路

周恒祥

少年走在乡间小路上。此时已经是夜里的八点半,刚下晚自习。从学校到家里,有八里多路。这段路必须要步行,因为家里买不起自行车。这段路有两个分支,都能到家,但是,一个分支的路边,要经过全村死去的人的大坟地,少年不敢走那一段路;另一个分支,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中间一个小桥,桥的两边是密密麻麻的芦苇荡,过了芦苇荡,有几座孤坟,白天尚可,夜晚经过,也是恐惧。少年无他,只好选择了芦苇荡。

月亮升起来了,少年快步走着。惨白的月光洒在地上,也把少年单薄的身影印在地上,显得那么渺小,孤单。村里的孩子考上中学的有三个人,那两个因为有亲戚在镇上,就住在亲戚家了。只有他在镇里无亲无故,学校只有初三才会提供住宿。少年来到了芦苇荡,清风吹过,芦苇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在议论着什么,在召唤着什么。少年的身上,鸡皮疙瘩一下子就炸起来了,冷汗嗖的一下在后背上钻出来。少年害怕得差点叫出声。少年走在芦苇荡的小径上,发出嚓嚓的脚步声,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为了给自己壮胆,大声地唱了起来。月亮才不管害怕的少年,好像还耻笑少年的胆小如鼠。少年声嘶力竭,想喊出胸腔里的勇敢来。

少年唱着歌一直向前走去,向着家的方向,在回家的小路上,孤单而勇敢地走着。

依靠歌声,走过了月亮地那段恐怖的夜路。

后来,家里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少年在周末便会骑车回家。那一天,骑到半途,下起了瓢泼大雨。少年拼命地骑车。他想躲一下雨,可是,路边全部是庄稼,没有树,无处可躲。这时,天空突然亮了起来,紧跟着就是一道闪电,接着是一声炸雷,霹雳声起,少年吓得扔掉自行车,一个趔趄,从车上迅速趴在地上。少年潜意识里觉得,炸雷会通过铁传导电流,而自行车全身都是铁呀。少年很为自己无师自通的机智而骄傲。炸雷过后,少年赶紧起来继续骑行。失魂落魄的小小灵魂,到了家里,全身湿透,胆怯的心,还怦怦跳动。

雷雨天的路,惊心动魄。

那一次,少年跟父亲去卖干草。镇里收干草,说是送往种马场喂马的。少年利用暑假,每天早晨起来割草,晒干了,装了满满一平车。父亲拉着车,少年在后面推着车。为何要跟着父亲呢?卖了干草得来的钱,父亲总能买一支冰棍吧。就是为了这小小的期待,少年走了一路,湿透的衣服紧贴着后背,但是,他默不作声。卖草很顺利,一车草十几块钱,父亲激动地把钱一卷,装进了口袋,又用手捏了一下,就喊他回家。经过冷饮店门口,少年以为父亲能至少买一支冰棍的,没想到,父亲的脚步连放慢一下都没有。少年怏怏不乐。回到家里,果然,父亲被母亲一顿责备,孩子跟你一次,怎么就不能买一支冰棍呢?这些草,都是他每天起早,踩着露水去割的呀。刚才的路上还不觉得,此时,少年的委屈如决堤的江水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一个来回,小二十里的路,全部是走着的呀。父亲为何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那是一条充满了委屈的路。父亲不懂得少年的心事,也不会去理解少年,任由委屈在少年的心里滋生、疯长。

那个少年,就是我。

少年时代走过的路,不会有多少。但是,人到中年以后,能铭记在心的,也就是那么 (几条/几回)。一路上,少年训练了自己的胆识,锻炼了自己的心智,磨炼了自己的心性。小小少年的一颗心,开始向往着那远方。

(有删改)

【小题1】少年慢慢长大、成熟,得益于少年时代走过的路,以及路上的经历:克服恐惧,___________,骑着车走过雷雨天的路 ;满怀委屈,______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生动,用词精妙,请你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妙处。
【小题3】文中加点词“默不作声”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小题4】请在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扎尕那的月亮

①像一面鼓,一面白金锻铸的鼓,一轮明月,煌煌然悬于东山之巅。长山托圆月,圆月耀长山。世界简单纯粹到除了山月,再没别的。山黑月白。

②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郎木寺小镇辗转来到一个小山寨,路边的牌子上写着: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四面险峻的青山,将山寨珠宝一样匣于其中。车在环形的山路上跑,未近山寨,远远的,蓄满白云的天空下,处处是碧绿与金黄相间的梯田,屋舍与牛羊散落其中。近了,方辨出一块块绿的是草,黄的是青稞。青稞已经成熟,有人正弯腰劳作。收割过的,扎成一捆一捆的,横放在地上。大自然把扎尕那放在了画布上,随便怎么涂抹,都是最好的油画。

③扎尕那群山连绵,层层叠叠。人在山间走,山突然间有了灵魂,一座座跟着人走。不时地,一座山倏地从另一座后面闪出来,巍巍然挡在道上。像是等不及我走近,自己迎面跑出来向我靠拢。仔细打量撞入视野的每一块岩石,山上有洞,是鸟雀栖落处。不时有大鸟在山间飞翔,盘旋,高,听不到鸣叫,只见一小片一小片黑色的影子滑过晴空。把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喊:“哎!——”“哎——!哎哎——!哎哎哎——!”群山回应。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一个字,一唱一和,声息相通。这是我和大山的对话,彼此心照不宣。

山高涧深,渐渐听到了水声。有一条河远远奔流而来。越来越近,巨大的轰鸣声震彻山谷和云霄。寻到一坡势平缓处,手脚并用攀到水边,在一块光洁的石头上坐下。阳光打在后背,如一粒粒炭火,热辣辣的。

⑤水中巨石无数,横着的,竖着的,立着的,躺着的,排列成阵。石多为青色,上有天然的白花纹,河流,鸟兽,人畜……大自然有的,都一一刻在了石头上。从水中捡出一块,一面,如几条飞瀑一泻而下,另一面,似一孩童正在喂一只老虎,侧面深凹进去,白色石纹贯穿其中,似涧中飞翔的河流。

⑥旁边是一线天。冲天的巨石乍然裂成两半,一边凸出来的,另一边正好凹进去,好像只要轻轻一推,它们还能严丝合缝地并成一块。站在涧底仰望,天像一条垂下来搭在两边巨石上的飘带,窄窄的,亮汪汪的。从山后不断涌过来的团团雪白的云彩,滑过一线天时,顿一下,像是要落下来。

⑦去到旁边的花丛里,当我将身子低低地伏下时,眼前,野草高过了山巅,野花抵达白云并开满了天空。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微小事物不为人知的强大的一面。再后来,我把自己完全交给山野,仰面躺下。平滑的天空慢慢降落,降落,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终于,如一匹绣着白花的锦,落在草木上。

⑧傍晚,迎着落日从山里往外走。扎尕那夜的降临过程秩序井然。太阳先是到了西山之巅。山下的房舍,梯田,人群,牛羊,甚至最卑微的蒙尘的物件,都仿佛有了神性,在宁静中散射着暖橙色的光。对面的山峰,恍若黑金堆铸的,灿烂耀眼。后来,随着太阳一寸寸西沉,四周的群山从高到低,像是熄灭一盏又一盏灯,一寸寸由亮而暗。在一山垭口,太阳落下去之前,喷射出万道光芒。站在草地上,面对金光,身后的影子,铺出去长长的一道。

⑨我想象自己被光照亮的样子,澄澈透明,恍如新生。太阳继续下落,然后,我像个追光的少年,在最后一线余晖中,跑进寨子。

(文/黛安)


【注释】①尕:gǎ。
【小题1】文章第③~⑥段写了哪几种景物?
【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小题3】作者运用感官来写景,请以第④段画直线的句子为例简要分析。
【小题4】请用“先是…后来…”的句式,描写深秋景色的变化。(不超出所给字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满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揪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自古以来,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园林里萌生,柳梦梅与杜丽娘,张生与崔营营,可以说,园林是适于“爱”的。而窗,则为这些故事更添了委婉缱绻,“绿窗”一词代指女子居室。明清绘画中的仕女题材,常在构以窗为媒,展现古代女性的婀娜身姿和闺中日常,这次展出的作品中便有临窗凭望的清代仕女画作。

⑥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⑦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⑧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⑨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自《光明日报》2021.5.2,有删改)

【小题1】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点的?请简要概括。
【小题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第⑦段画线句号引用下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小题4】文章以“窗——中国园林的眼睛”为题有什么妙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