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诗歌鉴赏 较难0.4 引用7 组卷627
古诗鉴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12-13九年级下·山西·期中
知识点:杜甫(712-770)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起走进杜甫的作品,感受在那段历史时期,诗人为我们留下的“波澜”。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作者通过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不料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B.(乙)诗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C.(甲)诗是一首歌行体浪漫主义古诗。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激越轩昂: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含蓄压抑。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D.(乙)诗颈联由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在挂着故园。
【小题2】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风格,请从(乙)诗尾联里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
【小题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自古以来文人志士一直遵循的准则,但杜甫却不然,请结合甲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