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中那片海

曲星宇

高考分数刚出炉,班主任欣喜若狂打电话报喜:你儿子以689分夺得班级高考状元,凭这分数北京名校任他选。听说他去了海岛,回来让他到学校,志愿我们为他精选好了。

第二天中午,我突然又接到老师电话,她声音有些嘶哑,数落起儿子:可惜他考的令人瞩目的分数,把我和教导主任帮精选的北京名校都放弃了,只报了个本科A段的海军舰艇学校。当家长要好好把下关,十二年寒窗,趁还没报走还可以更改。

我脑袋地一下。高考结束让他出去轻松游玩几天,他匆匆去了海岛。不知被什么海风吹晕了头脑?

我气愤地给儿子打电话,训斥吼他如连珠炮:金榜题名容易吗?选志愿终身大事,选不好后悔一辈子。

孩子直到晚上还没归家。我把该找的地方都找了,同桌说他从海岛回来后几个同学都联系不上他。妻子焦急地说:报志愿,咱训斥过他,难道他会生气离家出走?

瞬间,我的心慌了,只好报了警。警察帮寻查,傍晚警察兴奋地打来电话:孩子找到了,他下午乘快艇去了海岛,现正在岛上老艄公青松老伯家歇息。

⑦“哼!他又去了海岛?对大海情有独钟?

我们连夜跌跌撞撞,一路开车乘船,飞速赶往200公里以外的海岛。跟着手机位置导航,飞快找到了老伯家。

见到满脸皱纹青松老伯,我紧紧握住老人手连声谢谢!当知道我们是父母,老伯撸着花白长胡子深情嘿嘿一笑说:轻点,孩子刚入睡。他下午背了个航母舰模专送给我,刚才还问我,那时候我们若有这样舰就好了。

我听愣了。老伯用手指了指枕在儿子头下的舰模又说:上次来岛,他听说我是岛上有故事老人,从宾馆搬到我家住,对在1894917日,发生在这黄海大东沟海域,就在咱这岛前方海面上的甲午海战事,像个记者刨根问底。当听我讲到甲午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与咱的北洋舰队双方激烈交战,北洋水师失利,5艘战舰损失惨重被击沉,日军虽多艘战舰也遭重创,但未被击沉一艘;海战的第二天早晨,汹涌的海浪把为国殉身的官兵尸体漂到海岛岸边,血染红了那天的海水情景。孩子听得神色凝重,攥着拳头,牙咬得略咯响……这孩子不像学生娃,有性格啊!你看他那泪水涟涟委屈样。

我怔怔地望着儿子,看他头枕着个标注:辽宁舰仿真舰模。我轻轻蹲下身,怕舰模磕着孩子头,刚想试着抽出来,不小心将儿子弄醒。

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见到是我们忙坐起身。听到儿子声声表达没能及时报告行踪的歉意,是手机没电原因,我便苦口婆心地说:别任性了,你从幼儿园开始咱就一直挑灯学习,供你上校外各种课外班,只为高考这一拼。你考的分数多少人羨慕,爸妈做梦都想你能走进名校,可你竟然报个将来天天枕着惊涛骇浪睡觉,长年漂泊在海上,远离万家团圆舒逸环境的海军学校,可惜多年努力都白费了。

儿子没吱声,眼睛里闪着恳求的目光,情绪有点激动地说:爸,妈,对不起你们对我的期望。平时,只顾埋头读书,只盯着分呀分啊名次上,接触震撼心灵的东西太少。我早就想来这片海域,高考轻松了,当我蹬上海轮亲临当年甲午海战古战场,当听到岛上老艄公爷爷讲几年前,他亲临丹东一号打捞致远舰沉睡在海底现场,甲午海战至今129年了,这是一段令人潸然泪下难忘的历史!

⑭“儿子,你有爱国情怀好,可我怎么也想不通,你两次进……和你报志愿有什么关系?

这时,儿子腾地站起身说:我想当海军,上舰去!

我恍然大悟:你报效祖国,不一定非当海军,能进北大清华不是更好吗?

⑰“爸!我国是个海洋大国,翻开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日本帝国主义瓜分我国都是从海上入侵的。

平时言语不多的儿子舔舔嘴,有些亢奋像打开泄洪闸说:爱国只凭有热血不行,还要掌握专业科技知识。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看海南风云,一些西方列强勾连反华势力试图封锁和制约中国崛起,狂妄对台湾回归说三道四。甲午海战,一个泱泱大国,败在一个小小岛国手里,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重视海疆,记得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⑲“我是中华儿女,勿忘历史,强我中华,吾辈自强是我的责任。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一个人理想志愿追求,要融入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还像个小孩,老爷爷都90多了,你送什么不行,送个舰模?

㉑“爸!舰模我是从这次你们给的旅游费中拿出千元网拍的,我给老爷爷这个礼物也想给老爷爷炫耀下:海上受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往。如今,我们海军已有了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一批一批新型舰艇以下饺子式速度入列现代化的海军,将来会有更多艘更先进航母。让老爷爷看看我们的海军大舰正从浅蓝走向深蓝,突破了西方列强对我国岛链的封锁,祖国的舰艇编队从南海,东海穿越宫古海峡,前往亚丁湾执行联合国授权护航任务;绕行台湾岛海域,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太平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关岛海域……中国航母舰船的飘扬五星红旗,走出太平洋,走向世界了。

儿子滔滔不绝地讲,我问他:海军这么壮大,你可以志愿其它呀?

㉓“爸!科技无止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祖国的统一,需要更强大海军保驾护航,需要更多掌握高科技信息化航母舰员啊!

儿子的话,听得我哑口无言,满眼噙出了泪花。我使劲地望着他,每一句的话像锤子砸在我的心上,我忽然感觉,平时默默无语的儿子,我们思维间差距,他那执着要上舰,心中那片海的担当使命感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时,我身上的热血突然沸腾起来,一把抓起儿子的手自豪地说:爸懂你——志愿梦连结中国梦!

那一夜,有失眠症的我,在哗!哗!惊涛拍岸咆哮声中,在海边渔家窗户前,甜甜地睡着了。睡着睡着,我梦见了威武英俊的儿子,身着蔚蓝色军服,大檐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国徽,他昂首挺胸伫立在碧波荡漾的舰艇甲板上,他在飘扬的军旗下,铿锵有力敬着军礼……

海疆上,一艘艘飘着五星红旗大舰,浩浩荡荡,劈波斩浪飕飕驰骋在波起峰涌海面,划过溅起的朵朵银色浪花,前赴后继,一浪高一浪……形成了一堵碧绿色的万里长城……

(选自《作家》2023年7月20日)

【小题1】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1)儿子__________,我训斥儿子;
(2)儿子到海岛找老艄公,我连夜前往寻找;
(3)儿子__________,我恍然大悟;
(4)儿子吐露心声,志向坚定,我__________
【小题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第⑩自然段中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孩子听得神色凝重,攥着拳头,牙咬得咯咯响……
【小题3】选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细读选文,说说儿子送90多岁老艄公“辽宁舰”舰模的原因。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想象当儿子离开海岛时,会对老艄公说些什么。
2024·河北邯郸·一模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师父

江子

①那一年暑假,我中考放假在家无聊,且对考上高中毫无把握,就开始寻思着读书之外的路。所谓读书之外的路,不外乎是学一门手艺,做一名手艺人。

②赣中地区的手艺不少,比较普遍的是泥瓦匠、木匠、篾匠、剃头匠、杀猪匠。泥瓦匠要忍受风吹日晒,木匠要使大力,剃头老要站着,杀猪更是力气活。做篾匠不太费力,风吹不着而淋不着,而且吃喝不愁,伙食是差不了的,村里的篾匠每出门一段时间,回来必皮毛光彩。

③于是我向父亲毛遂自荐。他迟疑了一会儿,最终带上了我。父亲的篾匠活做得好。他做的篾席子,七年八年不会坏。他打的簸箕、箩筐、晒垫,都经久耐用,而且美观。凭着这手艺,父亲成了远近闻名的篾匠大师傅,手下有不少徒弟。

④那是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我们一行人——我和父亲,父亲的两个当上了师傅的大徒弟——从家乡出发,在三里路远的西沙埠码头过赣江的是船上拦到了一辆拖拉机。听着哐当哐当的车响,看着月光下丘陵阴影重重如野兽奔腾,我们向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田地资源丰富的赣江以东奔去。

⑤从赣江以西的我们村到目的地赣江以东的双村也就三十多里地,我们在一个镇上下了车,然后徒步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我们的到来,引起了村民们的一阵骚动,看得出父亲他们在这里的人缘不错。父亲与人们谈天说地,说农药化肥,说庄稼耕作,间或说几句当地方言,完全是一副精明能干、热情活泛的样子,与在家乡的笨嘴拙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让我十分吃惊。

⑥有人看到陌生的我,问父亲是否新带的小徒弟。父亲点了点头,算是默认。我们中其他人都心照不宣,没有将我和父亲的真正关系说破。

⑦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上工。我开始了真正的篾徒的生活。

⑧篾匠这一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师傅坐着刮篾,后面一个小徒儿拉着十几米的篾片来回跑。我每天到一个新的主人家,先等着师傅把竹子破开,然后来回跑着拉篾,一两个小时下来,常常累得全身是汗。

⑨拉完篾,师傅们忙着干织造的大活儿,我就或蹲或坐,对着破了的晒垫、席子、箩筐,用新的篾片,修补着上面的破绽。老实说开始的几天,我的感觉是新奇的,想想自己很可能一辈子就干这个,我不免对手中的工作有了仪式感。为了让自己很快地像一个篾徒,我煞有介事地学着师傅们的口吻粗野地说话,还学着喝上了酒。我大大咧咧痞里痞气的样子,让师傅们直摇头。

⑩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我开始有了深深的厌倦。——我是父亲的儿子的消息不知怎么被当地人知道了。父亲因此受到当地人的揶揄。是呀,在人们的观念里,父亲做篾,儿子也做篾,这个家庭,还有多少奔头呢。

⑪我想父亲一定十分恼怒。因为我看着他手艺间隙抽口烟时,眉头比以前皱得更厉害了,对我更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⑫而我依然吊儿郎当。我何必去看他的脸色呢。

⑬可父亲终于忍不住了。那次我们全在一户家人上工。我拉完篾后去修补一个破了角的箩筐。那其实是有难度的活计,用于修补的篾片从箩筐角的这个面出来,必须在另一个面找到对应的路径。我手中的篾片一再踌躇,然后自以为是地插入了一个错误的轨道之中。一片篾片错了就满盘错,最终这个箩筐的角被我补得漏洞百出。

⑭父亲远远地发现了我的错误(我怀疑他一直在偷偷看着我),开始骂骂咧咧,最后火气越来越大,大声历数我的种种不是,我的倔劲儿上来了。我也忍了好久呢。我把箩筐掷于一旁,说我不干了。父亲更气了。他手上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口里骂着:“你现在就滚!”

⑮我毫不分说起身丢下工具就往外走。我的泪水流了下来。为了不让别人看见我的泪水我开始奔跑。然后我听到了后面的喊声。“你回来。不要跑!我们过两天再回!”那是我的师傅,也是我的父亲。他的声音已经远不是刚才的暴跳如雷,而是虚弱得像是在求饶。

⑯我终于又回到了课堂,做了一名初三的复读生。我才十五岁,可经过了那一段生活,我一改过去的顽劣,变得老成持重,不苟言笑。一年后我的努力有了回报。我考上了师范,成了一名端上了国家饭碗、让父亲在他的赣江以东的事主们面前倍有脸面的人。

⑰那段日子早已成为了往事。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到知天命之年的人了。我的父亲也早已是古稀之年的老者。可那段经历,依然嵌在我们的生命里。这么多年来,每到除夕团圆饭,我家餐桌上有个仪式必不可少:我倒上满满一杯酒,向着父亲喊着“师父”,然后一饮而尽。而父亲总是满脸凛然端起杯子,抿上两口,仿佛当年做篾时,他端坐首席表情平静,而所有人,都自觉向他俯首称臣。

【小题1】通读全文,用精练的语言补全下面表格。
情节父亲的表现
______迟疑
当地人问及“我”小徒弟的身份______
______眉头紧皱,对“我”爱搭不理
“我”修补的箩筐,漏洞百出______
被父亲数落,“我”负气出走背后呼喊似在求饶
【小题2】请根据提示,品读下面词句的表达之妙。
(1)听着哐当哐当的车响,看着月光下丘陵阴影重重如野兽奔腾,我们向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田地资源丰富的赣江以东奔去。(提示:从修辞角度赏析)
(2)可那段经历,依然嵌在我们的生命里。(提示:“嵌”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3】学校文学社刊物《文萃》设有“人间亲情”“成长感悟”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从选材和主题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的姓名

①时常给家里写信,总是习惯在信封上收件人的位置写上父亲的姓名,以至天长日久,把母亲的姓名给淡漠了。前一段时间,父亲出远门,当我写完家信,在信封上有些陌生地写上母亲的姓名时,忽然,我的心一阵颤动。呀!母亲的姓名好美好美。听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位青年男子看见漂亮的年轻女子时,瞳孔会放大。此时信封上母亲的姓名对于我来说,就似一位年轻漂亮女子,轻盈地向我走来。

②记忆,从心的深处层层浮起,我有些潮湿的目光,离开了这张书写过无数回父亲姓名的信封。母亲年轻过,也美丽过。

③母亲慈祥的姓名上,飘满了晨起的烟雾。她常用双手轻轻向脑后捋一捋沾满露珠的鬓发,走到我的小床前,弯下腰一声接一声深情地唤我;她常伫立在家门口,迎着晨风,一句句千篇一律地叮咛我;她常一次又一次焦急地来到巷口,踮起脚,望断天涯地祈盼我回家。

④母亲动人的姓名上,积满了子女甚至父亲的泪水。无论是怨还是悔,无论是喜还是乐,那酸甜苦辣的泪花,都别无选择地落在母亲博大宽容的姓名上。如果,泪水是苦的,它就会浸疼母亲的心;如果,泪水是甜的,它就能滋润母亲的心。

⑤母亲勤劳的姓名上,铺满了厚厚的霜一般的目光。在灯芯捻到最小的油灯下,母亲的手仍在一片舒畅的鼾声中忙碌着;那一声声震荡夜空的钟声似乎在催促着她与时间赛跑。也许,酣睡声,是她平生最爱听的乐曲。做也做不完的家务事,就像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线,悠悠长长。她从不去丈量线的里程,只知一门心思地披着月色编织。

⑥母亲美丽的姓名,就像那把曾梳理她少女梦、洞房情的梳子。自从我们稚嫩的背影牵引走母亲的视线开始,梳子就被束之高阁了。那寄托着外祖父母良苦用心的姓名被大家淡忘了,母亲只顾百般柔情地梳理儿女黑油油的发丝。

⑦甚至,母亲善良的姓名上,还印着父亲充血的指痕。岁月的艰辛,道路的坎坷,父亲的心在手掌举起与落下之间,就释然了。而母亲却只能捂着痛处,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将其忘却。

⑻我把湿漉漉的视线从冥想中缓缓收回,捏紧笔管,打定主意,以后每封信的信封上,我都要写上母亲的姓名,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拂去母亲姓名上的尘埃;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唤回母亲埋藏于心底的青春。

【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第③段通过哪三件事刻画母亲的“慈祥”?
【小题3】试从文中摘写一个既写母亲辛苦又能表现母亲柔情的句子。
【小题4】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中“绿色的呼唤”有何含义?
【小题5】生活中,我们的母亲也有许多美好品质令我们感动,请选择其中一点进行描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飞来,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槐花的吃法多样: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加点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

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2017年6月2日《光明日报》)

【小题1】本文回忆了有关槐花的一些往事,请概括文中母亲和妻子的相似经历,并归纳她们的共同性格特点。
【小题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
【小题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小题5】细读全文,你怎样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