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基础知识综合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2
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历史上森林茂盛、水草丰美、鸟兽繁多,曾是清代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但由于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逐渐退化成黄沙遮天蔽日的高原荒漠。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经过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绿色接力”,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建场前的11.4%提高到80%。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改善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的小气候,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万吨,生产氧气55万吨。如今的塞罕坝,四季美如画,然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华北绿宝石”,名其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名fù (       )其实
(2)文中划线的“遮天蔽日”“绿波涌动”分别属于______短语和_____短语。
(3)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

2024·山东烟台·一模
知识点:字音字形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学校策划开展“走近汉字·传承文化”的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小题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汉字的不断演变 了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传承。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凝望汉字,一笔一划间,我们似乎发现了,藏在其中那份古人走心的文化生活与脱俗的精神品格。

乐,本指乐器。在古人眼中,它既可以打破静,化身悠扬宛转的名曲,又能成为高山流水般知音的代名词;它可以饱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爱意,也能拥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淡然。

美,本义味美。可落笔生花间,它拥有了“君子成人之美”的风度,向往起“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佳人,渴望着“一言之美,贵于千金”的品质,也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而忧伤。

诗书礼乐,琴棋书画,像这样的汉字我们有数万之多。这些 的文字,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先人智慧,倒映着五千年华夏文明。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载zǎi   谧bì              B.载zǎi   谧mì
C.载zài   谧bì              D.载zài   谧mì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反应   ②截然不同       B.①反映   ②截然不同
C.①反应   ②竭然不同       D.①反映   ②竭然不同
(3)文中画线句选自_______(学派)经典著作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是学生志愿者为活动写的部分演讲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凡有一物,必有一名【甲】凡有一名,必有一字。文字的故事,也是关于我们生活世界的故事。汉字从远古走来,向世界走去。汉字具有与其他现代文字不同的性质、功能与历史,可概括为“三个唯一”【乙】唯一的表意文字、唯一的自源文字、唯一的沿用几千年至今不废的古老文字。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同时,还通过东传、南传、西传等途径,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上面文段的【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   【乙】冒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句号   【乙】冒号       D.【甲】分号   【乙】逗号
(2)结合语境,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构建了汉字文化圈,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乙】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构建了汉字文化圈
【小题3】下面是学生志愿者为活动写的部分解说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汉字由人而生,是人的见识和智慧的外在表达。中国人的情操、道德心和正义感,大抵都逃不过汉字的表述。理想状态下的汉字阐释,应该既合乎学理又深入浅出,给人知识、给人乐趣、给人启迪。目前,好的汉字阐释类书籍还是不多。对此,研究汉字的学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字研究萌芽于汉字阐释。《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解析“武”字表达其对武德的理解。古文字中,“武”字由“止”与“戈”两部分构成,戈是兵器,代表战争。“止戈为武”,意思就是阻止战争才是“武”,这是宝贵的军事思想,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阐释。战国时期,韩非子等学者沿袭此类解字风气。汉代,第一部汉字研究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就是汉字阐释,用一套理论对9000多个小篆(包括一部分古文)进行全面解读,千百年来,这部著作始终是汉字研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1)结合文字内容,下列对文中“义不容辞”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甲】汉字阐释类书籍不多,研究汉字的学者从道义上也不应该推辞责任。
【乙】汉字阐释类书籍不深刻,研究汉字的学者有义务担负起修书的重任。
(2)参考文段中画线句对于“武”的阐释,从【甲】【乙】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试着解释字的本意。(     )
   
【甲】                       【乙】
【小题4】活动结束后,学校为同学颁发纪念品。纪念品是以《观沧海》为题材的书法书签。对书签中所使用的书体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第四张
A.第一张书签中的字体是楷书,端正大气。
B.第二张书签中的字体是行书,线条流动。
C.第三张书签中的字体是草书,潇洒飘逸。
D.第四张书签中的字体是篆书,古朴典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