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6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开展了“学古文·悟文化”专题学习活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1】小石潭的阳光①______水面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水真清!桃花源里田间小路②______,景真美!(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小题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思是“①______”,作者的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意思是“②______,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跃然纸上。
【明其志·感受精神力量】
【小题3】假如王勃是柳宗元的朋友,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透露出孤寂心情,王勃会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哪一联来安慰他呢?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明理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句:______
理由:______
【小题4】这两段选文都是“记”,所写之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3-24八年级下·山西朔州·期中
知识点:陶渊明(365-427)柳宗元(773-81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小题1】A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B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男有(                  )
②盗窃乱贼而不(                  )
③屋舍俨然(                  )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小题3】B段文字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A文中的哪两个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故人不独其亲”中“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心
B.无案牍之
C.渔人甚
D.不独其子
【小题5】A文中的“大同社会”与B文中的“世外桃源”在主题创作上有什么共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节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陶冶:开心的样子。②纩(kuàng):新丝绵,泛指棉絮。③枲(xǐ):麻。④果:如果,假如。⑤授:给予。⑥或:如果。⑦迫:到了,临近。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田、美池、桑竹之        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
B.向所志                            病终
C.老人杨氏入山之大穴        下车
D.杨谢而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远近                                   不以其道
B.不知有汉                                   使就学
C.老人肯相引至此,必贤者矣        无法家拂士
D.耕以蚕                                      前狼假寐,盖诱敌
【小题3】对下列语句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桃源人)便要求渔人到自己家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理解: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因为想让渔人“不足向外人道也”,同时也表明他们生活富足,热情好客。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桃源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渔人,他们都嗟叹惋惜。
理解:桃源人因为桃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桃源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源外的人说啊。”
理解:桃源人之所以不希望客人告诉外面,是因为他们对秦朝的黑暗统治心有余悸,生怕外人知道后蜂拥而至,会干扰他们原有的祥和宁静的生活。
D.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既然出来了,渔人找到了自己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理解:渔人“处处志之”,表明他想再回桃花源,为后文重寻桃花源作铺垫。
【小题4】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请概括出这种美好社会的4个特点,并写出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