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9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注释】①涩:本义指不通畅,这里是形容水浅行船的拖滞情状。②曳:拖,拉。③城府:指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④信宿:连住两夜。⑤翳:遮蔽,隐藏。⑥牧竪:牧童。⑦舆夫:车夫或轿夫。⑧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小题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便          俨然B.水   香远清(《爱莲说》)
C.陆六七里   数十步D.溪行   小溪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2)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桃花源与雪窦山的相似之处。
23-24八年级下·辽宁抚顺·期中
知识点:陶渊明(365-427)小说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甫:始,才。②洵(xún):确实,诚然。③浣衣:洗衣,洗涤衣物。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         )        (2)不生产者(         )
(3)欲其林(         )             (4)自不如远甚也(         )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业/以此家之中B.屋俨然/偶骑步行
C.余顾慕之/妇人汲井且浣衣D.盖江北俗/有良田美池桑竹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小题4】【甲】【乙】两文段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相同吗,为什么?
【小题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其林                      穷:尽,这里指走到尽头
B.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C.答之                         具:同“俱”,都
D.此中人                  语:告诉
【小题2】以下对“林尽水源”一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桃花林尽头,出现了水源。
B.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
C.桃林消失不见了,只见有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出。
D.桃花林和流水都消失不见了。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对桃花源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刻画,都有不少生动可感的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开了一个人人劳动、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结构严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处处     寻向所B.欲穷       各复延至
C.便        俨然D.不足外人道也   一一具言所闻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写桃花源前,作者先描写桃花林的美景,是暗示将有“奇境”出现,为下文写桃花源的隐蔽和美好做铺垫。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里的人叹惋不已,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流逝。
C.“见渔人,及大惊”表现了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客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D.本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