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余之勤艰若此             九十
B.色愈恭,礼愈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C.中有乐者             其境过清
D.须专守一经             无法家拂士
【小题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善用环境描写,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天气严寒,抄书艰苦,目的是突出学馆条件之差。
B.甲文作者将自己求学的艰难与太学生优越条件进行对比,说明了是否学有所成,不在于外在环境,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C.乙文作者反省自己求学中有“掘井多而不及泉”的问题,并在习字、研习经典、作古文等方面对弟弟进行教导。
D.两文都是功成名就的学者对青年后生的殷殷教诲和对其成才的殷切期望,文章道理充足,言辞恳切,富有感染力。
【小题3】请将选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小题4】中国古代著作《礼记·学记》专门论述了教育、教学问题。其中谈到了“君子之教,喻也”的启发诱导原则,请你结合甲文或乙文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小题5】《学记》是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献。其中谈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宋濂和曾国藩是如何做到“善学”的?请你分别结合他们的学习经历谈谈。
2024·广西南宁·二模
知识点:读书学习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汪)遵,宣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咸通七年,韩兖榜进士。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诗,而深自晦密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棠时先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棠讯之曰:汪都何事来?遵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有集今传。汪遵,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阅市、偷光,殆不过此。昔沟中之断,今席上之珍。丈夫自修,不当如是耶

(选自《唐才子传校注》有删节)


【注释】①汪遵:唐代诗人。②晦密:指私藏不露。③就贡:指进京应举。④研席:借指学习。⑤阅市、偷光:阅市,东汉王充家贫无书,常到洛阳书市中读书。偷光,西汉匡衡家贫,穿壁借邻舍烛光读书。⑥沟中之断:即沟中瘠,穷困而流落荒野之人。
【小题1】【甲】文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_____(人名)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_____ (书序   赠序)。
【小题2】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请写出其释义。
(1)                                 偶送客灞、浐间
(2)况才之于余者乎             殆不
【小题3】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丈夫自修,不当如是耶?
【小题4】下面关于【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B.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C.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D.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小题5】阅读两则选文,分析两人求学经历的异同点。
【小题6】如果【甲】文作者有机会读到【乙】文,会借鉴汪遵的哪些学习方法?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左佩刀,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理:练习,温习。②坎壤[lǎn]:困顿,不得志。③荀卿:与后面的“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皆为人名。④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
(1)为了加深理解,小深以表格的形式对材料中重点词句进行了梳理。
文言词句学习方法加点字释义
沃灌课内积累法_______
同舍生皆绮绣课内迁移法:将军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
秦。(《陈涉世家》)
_____
老而弥课内迁移法:博学而志(《论语》)______
可以无大词性推断法:“朝服衣冠”中的“服”是动词,
解释为“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明代宋濂用来勉励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B.甲文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已、低调做人的品格。
C.乙文“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结合了自身的经历来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4)阅读后,小深从两篇古文归纳出两种论证方法,请你合作完成读书笔记卡。
读书笔记卡
篇目摘抄句论证方法感悟批注
【甲】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业的是否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的道理。
【乙】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