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班级举办了“自然山水,至善至美”专题学习活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黄发垂(     )(2)尔远逝(     )
【小题2】美丽风光,近观远望,各有其美。近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能够看到鱼儿① _________ ,忽而又向远处游去;远望“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可以看到土地平坦宽阔,房屋②_____________(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填空)
【小题3】跟随柳宗元的脚步探访幽境,那竹林中的水声“如鸣珮环”________________,如此美妙的声音让人心中十分愉悦,忍不住想要觅得其踪;在陶渊明笔下,溪边的那片桃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_________________,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填人画波浪线句子的现代汉语翻译)
【小题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人生沉浮,仁者、智者常常以山水为伴,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得失呢?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看法。
23-24八年级下·山西吕梁·期中
知识点:陶渊明(365-427)柳宗元(773-81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B.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C.便还家                  要:同“邀”,邀请
D.不为外人道也        足:够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               处处志
B.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不足外人道也
D.向所志                                未果,病终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本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主要写了逢桃花源、访桃花源、离桃花源、寻桃花源四件事。
C.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D.文中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香,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仿佛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无论魏晋                           无论             ④便扶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3】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


【注】①矧(shěn):况且,何况。②潺湲:水流动的样子。
【小题1】下列词语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阡陌交通       无论魏晋
B.一词多义:便       俨然       退避三
C.通假字:便还家       如外人       欣然
D.四字成语: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桃花源记》中三次提到朝代,有什么用意?
【小题4】桃花源和冷泉亭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请你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