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
自然美景,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悲喜。班级就三单元古诗文开展了“品经典 养性情”整合阅读活动。请你阅读并完成一下题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解字晓意】
【小题1】诵读文言文时,我们要对文中意义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语理解准确。例如写桃花源风光时,“交通”在文中的意思是①________;远望小石潭岸势时,“犬牙”的意思是②_________。(根据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译句赏景】
【小题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陶渊明用这样的四字短句写出了桃花林的一路烂漫与诗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意思是“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②________”,柳宗元用精炼的八个字形象描绘小石潭周围生机盎然的景致。
【学法悟情】
【小题3】请你结合《小石潭记》及《蒹葭》中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石潭记》《蒹葭》
句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
手法情景交融起兴
作用_____这句诗写了秋天白露成霜的早晨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惆怅。

【小题4】山水田园总能慰藉人心。五柳先生笔下的桃源胜境,柳子厚描绘的清幽小潭,都是令人向往的胜景。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美景,结合文章内容,为其写一段推荐词分享给大家。
23-24八年级下·山西晋中·期中
知识点:陶渊明(365-427)柳宗元(773-81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闲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有删改)


【注释】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粱之水。②盖: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③挂进贤冠:挂,摘掉。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④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小题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中“异”是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诧异”的意思。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做了铺垫。
B.“便要还家”“要”是想、希望的意思,表示桃花源人希望渔人和他们一起回家。
C.“处处志之”“志”是动词,做记号的意思。说明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就在为返回寻找做准备。
D.【乙】文中“绿杨四行”“行”读háng,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3】【甲】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小题4】【乙】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日光下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甲】【乙】两文段划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请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成语不是出自《桃花源记》一文的是(     )
A.落英缤纷B.投桃报李
C.世外桃源D.阡陌交通
【小题2】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B.欲其林。(穷:贫穷)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D.答之。(具:详细)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无论是汉朝还是魏晋(他们)都不知道了。
B.(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C.(他们)因为不知道有汉朝,所以也不知道有魏晋。
D.(他们)竟然不知道魏晋,更不必说汉朝了。
【小题4】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
A.误入桃花源就再也没出去。
B.桃花源景色太美,让人流连忘返。
C.凡是进入桃花源的人就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D.为逃避秦国的苛捐杂税和战乱来到了桃花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