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性学习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7
中国戏曲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某校九(1)班拟开展“走进戏曲天地,传承戏曲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戏曲节目收看情况调查统计图,图中表人数比例。

【材料二】

中国戏曲艺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宝贵的人才培养经验。中国传统戏曲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员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员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此外,还注重学员的理论学习和通识教育,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艺术创造力。同时也很注重学练看演结合,让学员在课堂上学戏后再到舞台上展示,提高舞台适应能力,增强角色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图表的主要信息。
【小题2】目前,我国戏曲人才短缺,就怎样培养戏曲人才,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向戏曲学院提出相应的建议。不少于2条。
2024·广东清远·一模
知识点:图表类意见建议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材料二】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时间(阳历)表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夏天的5、6月份,最冷的时候是冬天的11、12月份。
B.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根据一年内月亮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气候的演变次序来确定的。
C.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个节气称为季节“四始四中”。
D.每年的4月20日是谷雨,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结束,气温回升,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小题2】阅读【材料二】,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三个理由。
【小题3】请从【材料三】中归纳出关于“二十四节气”三点有意义的信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