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性学习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68
根据要求答题。

(图一)

近代邮政博物馆

对外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上午:9:30-11:30

下午:13:30-16:30

(图二)


【小题1】请解说图一邮票中的图案与“邮”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组员想邀请曹老师周末一起参观邮政博物馆,请根据图二给曹老师发一则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江苏南京·一模
知识点:图文转换邀请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情结。班级开展“走进博物馆•感受另样风情”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的成果汇报资料。
【材料一:调查报告一览】

【材料二:“博物馆热”升温】

今年“五一”期间,各地博物馆、科技馆和科普基地迎来大批参观游客。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

博物馆何以如此空前“火热”?这背后固然有假期巨大“流量”的加持,但也离不开近年来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在旅游过程中,人们不再满足走马观花看风景,更希望来一场润泽心灵的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与单纯的景区相比,博物馆显然更能给予人们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满足他们的多元文化需求。

为回应这股来之不易的热情,各地博物馆的展陈纷纷“上新”,推出更精彩的展览展示,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例如,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各地不少博物馆推出定时免费导览讲解、延长开放时间、扩大文创展示区域等举措,让游客们听得明白、看得过瘾。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我们期待着,在游客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中,助推“博物馆热”持久升温。


【材料三:集章打卡面面观】

1.逛展集章把文物“带回家”。

前段时间,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博物馆,发现博物馆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本子或一叠明信片,一进展厅就开始寻找“打卡点”,忙活着盖各式各样的印章。从中可以发现,一股“集章热”正在兴起,“集章”也成了观众“解锁”博物馆文化、对话历史的新方式。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了传统五谷图案印章,吸引了不少到先农坛糟田参与农耕文化活动的学生。“稻子、黍子、谷子、大豆、高粱……这些都是我在藉田里认识的农作物。”四年级学生王拓主动当起小讲解员,“收集这些印章,可以把我学到的知识带回家。”

2.“集章攻略”让兴趣跑偏。

有人借着“打卡”学到了知识,也有人是为了“集章”而跑博物馆、凑热闹的。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孙先生和8岁的女儿买了一套48元的集章专用明信片,按照明信片上标注的提示,他们依次走到古哺乳厅、植物厅、恐龙公园等展厅内的“打卡点”,将明信片放入指定的盖章机器下,扳动拉杆,就可获得印有熊猫、红腹锦鸡、水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案的印章。孙先生父女俩一路小跑寻找“打卡点”,短短半小时内就完成了“集章任务”。孙先生却感到“不太值”。“本想周末带孩子来博物馆深度游玩,多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但孩子只惦记着盖章,根本没顾上看展。”他说,“希望博物馆在设计这些好看的印章的同时也能增加和展览的互动性,别让孩子的兴趣跑偏了。”

3.时尚还需增添文化厚度。

如何更好地利用“集章打卡”这一形式,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研究馆员闫志认为,博物馆要通过活动设计让观众参观到更多展品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盖章”这一形式上。“活动背后需要一系列细节设计的支撑。”闫志举例,集章打卡可以增加问答环节,让观众从展览中寻找关键元素和答案,以此吸引并促使观众停下脚步,将目光聚焦于展品本身,激发观众的观展兴趣。


(1)请认真观察材料一的图表,说说你得出的结论。
(2)在活动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博物馆’集章打卡’是否有益”展开了讨论。请你阅读材料三,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