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注释】①篝:罩灯火的灯笼。用作动词。
【小题1】文中“持小几就园树下读”中“持”的意思是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B.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C.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D.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小题3】选文中,王拯读书“熟于他童”,小博分享了自己的启示,请你补充一则。
小博:在学习过程中,我要像王拯一样,听从家人的督促。
我的启示:___________
2024·吉林白山·一模
知识点:读书学习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经常B.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C.主人日再                 食:食物D.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有足乐者                                 美于徐公
B.足肤皲裂不知                              余强饮三大白
C.谓余勉乡人以学,余之志也          更有痴似相公
D.岂他人过哉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如“俯身倾耳”,仅用四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B.本文以描写为主,兼有记叙、议论和抒情,语言生动传神,令人回味。
C.文章最后,点明了为文的本意,即“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
D.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诵读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桓荣:东汉人,字春卿,被光武帝任用教授太子。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厄:困境。④施:用,使用。⑤太常:职官名称,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⑥意:意料。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益                 慕圣贤之道                    香远
B.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然后知生于忧而死于安乐也
C.汤                 浩浩汤汤                           沃灌
D.意                 醉翁之不在酒                 略无慕艳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小题3】语段(一)中对富家子弟衣着的描绘和语段(二)中桓元卿言行的描写各有何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4】烘托是文章常用的手法之一,请结合语段(一)(二)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烘托手法在两文段中分别是如何运用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