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
【材料一】

①潮起潮落间,4000余米长的木栈道蜿蜒向前……在盘锦市西郊,辽河三角洲末端,水网密布,大片的芦苇、林地、河流、滩涂、沼泽、坑塘、稻田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滨海河川湿地自然景观。

②盘锦红海滩湿地,生长着大片盐地碱蓬。每年4月,盐地碱蓬钻出地面,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9月至10月,盐地碱蓬进入全盛期,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成为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③2010年,盘锦开始研究盐地碱蓬的人工补植技术,这项技术有效遏制了盐地碱蓬的退化,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推平养殖池也是一项技术活,让新恢复的湿地与其他湿地连成一体,从而解决湿地碎片化问题,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消费者在购买大米、苹果、羊肉等农特产品时,绝大部分会直接联想到原产地,原产地作为地理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知名品牌的作用,帮助消费者选择高品质农产品。

(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湿地与城乡生产生活空间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是杭州西溪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实践经验。千里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还承载着千年诗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有机融入绿水青山大自然,让居民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享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诗意栖居。

(摘编自《光明日报》)

【小题1】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盘锦红海滩的湿地上,生长着大片盐地碱蓬。它们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会发生由绿到红的变化。
B.画线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盐地碱蓬色泽红艳的特点,它使湿地呈现出奇特的景观。
C.2022年上半年地标农产品线上消费金额“猪牛羊肉”占比高于“蔬菜”,“海鲜水产”占比低于“禽肉蛋品”。
D.湿地与城乡生产生活空间休戚与共、水乳交融。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还承载着千年诗意。
【小题2】在主题为“家乡明天更美好”的班会上,小华同学认为“盘锦大米”是助力家乡致富的一张名片,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帮助他说说理由。
【小题3】“世界湿地日”这天,某中学小记者采访了红海滩湿地管理人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补全下面采访内容。
小记者:叔叔,您好!盘锦能够拥有这么美丽的湿地景观,一定与多方的努力分不开,您给我们谈谈保护湿地的相关做法吧。
管理人员: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__;二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记者:您再谈谈其他城市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好吗?
管理人员:好的,杭州西溪湿地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也能有效地对湿地进行保护和利用。
小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23-24七年级下·新疆克孜勒苏·期中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材料二:

下面图表是某中学对七年级学生进行阅读与语文学业成绩相关性的问卷调查数据。

[注释]图中分数为量尺分数,即采用项目反应理模型得到学生能力分数后再转换成的测验标准分数。
材料三:

统编版语文教材给七年级学生推荐了《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名著。我们读这些书,可以根据阅读兴趣、读书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精读或跳读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精读就要细读情节、精思原因、鉴赏人物。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一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快速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快速阅读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在平时的阅读加以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默读为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至少400字;读的时候视域要宽,不回视,眼睛扫视范围要随训练逐渐扩大;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摘编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的内容充分说明了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性。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要求。
C.与作品故事情节或核心人物处于“游离状态”的内容可用跳读。
D.阅读能使眼睛扫视的范围不断变大,速度达到每分钟至少400字。
【小题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题3】小语说:“我看过很多书,但记不住内容,语文成绩也没提高。”针对小语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提出合理的建议。
【材料一】

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有一套科学的工艺技术,形成了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包括简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早在春秋时期,黎锦就享有盛名,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制作精细,色彩鲜艳,轻软耐用,中原无可比拟。黎锦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多以棕、黑为基本色调,各色相间,配制适宜,美轮美奂。黎锦图案花纹精美丰富,令人叫绝。据不完全统计,黎锦图案有有100多种。飞禽走兽、四时花卉、人形舞姿、风云雾雨、喜乐哀怨……在那通经断纬的提花穿梭之下应有尽有。

【材料二】

海南的椰雕工艺具有久远的历史。早在唐代,人们就开始用椰子壳来制作瓢、勺、碗、杯等生活用品。据说,椰子做成的杯子还具有消毒避瘴的功效,唐代诗人陆龟蒙就写过酒满椰杯消毒雾的诗句。到了宋朝,椰雕工艺日渐精湛,椰碗、椰杯、椰壶等器具已经在士大夫们的宴席上十分受欢迎了。很多官吏还用它进贡朝廷,所只椰雕一直有天南贡品之称。此后,椰雕工艺不断发展,慢慢地成了工艺品中的精品。这些做工精湛、雕刻惟妙惟肖的椰雕工艺品也吸引了诸多中外游客,成为海南旅游必带的纪念品。2008年,这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海南椰雕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选自《人民日报传媒海南》)

【材料三】

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8个项目。包括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琼剧、南海航道更路经(指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等。此前,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选自《海南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在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里,海南馆共展演和展示了13个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黎锦技艺特别吸引人的目光。人们对色彩艳丽、做工精良的黎锦赞叹不已,但又为其养在深闺人未知而感到可惜。由于后继乏人、工艺落后、图案设计较为陈旧单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堪称中国纺织史上活化石的黎锦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摘编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黎锦的纺织技艺就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制作精细,色彩鲜艳,轻软耐用,中原无可比拟。
B.海南的椰雕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享有“天南贡品”之称。
C.我省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包括黎族竹木器乐、琼剧、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等。
D.黎锦的纺织技艺由于后继乏人、工艺落后、图案设计较为陈旧单一,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题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结合【材料四】,谈谈如何才能让黎锦技艺焕发生命力?
【小题4】请你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甲)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乙)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材料二】

(甲)当动物体接触到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抗体;当动物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免疫系统就会制造更多的抗体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乙)疫苗注入人体,就好比小股敌军侵入,能够刺激国内进行战备动员,生成自己的军队。当再次遭遇大量敌军时,人体就会生成更多自己的军队,对抗并战胜敌军。


【材料三】

(甲)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他带领团队,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制成功可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疫苗。他70年来共施行手术16000余例,帮助无数人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乙)吴孟超说:“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医生,我的目标和理想是早一天摘掉戴在中国人头上的肝癌大国的帽子,让我们的人民健健康康地生活!只要能拿动手术刀,我就要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了手术台上,那也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丙)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吴孟超,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


【材料四】

作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抗疫的重大战略成果无疑为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注入了信心。中国市场正在恢复,国家经济显现出韧性,中国取得的成果让世界对抗击疫情更有信心。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后,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已所有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中国防疫物资已被送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保障,堪称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紧急人道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中国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坚定与世界携手抗疫,提供了有益经验。

(摘自2020年9月9日新华社客户端官方账号)


(1)阅读【材料一】中清代两位名医各自撰写的对联,从内容上归纳出二者的共同之处。
(2)为了做好新冠防疫工作,村里组织全体村民接种新冠疫苗,邻居王奶奶不愿接种,请你从【材料二】中选择一段文字进行劝说,你认为选择哪一段更合适呢?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参照表格中已有内容和下列选项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填字母)
A.成果与贡献 B.议论 C.叙述 D.成就与评价
材料表达方式内容
________
描写目标与理想
________
(4)你能从【材料四】中得到一个什么重要信息?请简要根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