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4

铲除心灵的糖皮

①他是个问题学生,不是一般的捣蛋,而是特别捣蛋。因此,每个班主任接手这个班,都对他皱眉不已,找他谈话,让他写保证。甚至有的让他转班。他最大的缺点,是爱吹泡泡糖,吹得大大的,啪一响,炸了。然后又吹,吹大,又炸。最后,嚼得没甜味了,的一声,吐在地上,时间一长,教室地板上粘着一个个泡泡糖皮,踩在上面,黏黏糊糊的,很难受,也很不卫生。过去的班主任也批评他,他脖子一硬,说:是我吗?谁看见?弄得班主任无言以对,转身走了。身后,他头发一披,得意地笑了说:问题学生嘛,当然得有问题。

②汪老师接班后,他照样如此,把糖皮吐得满地都是,黑乎乎的糖皮,星星点点,让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那天,汪老师让彻底打扫卫生,其中一项,就是铲掉地板上的糖皮。任务下发后,大家都争着干,有的扫地,有的抹桌子,有的擦窗子。可是,就是没谁愿意铲糖皮。班长一看生气了,望着他说:谁吐的谁铲。他脸红了,脖子上的筋一根根凸出来,说:谁吐的?我看是你吐的。班长气红了脸,说:问问同学们,看究竟是谁吐的。可是,同学们没一个人敢说,害怕他报复。

③这时,汪老师笑着说:没人铲,我来铲吧。说完,拿出一把小刀,蹲下身子,用刀刃小心地对着糖皮四边一旋,再一铲,铲下一整块糖皮。接着,又这样一转一铲,铲掉一块糖皮。他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汪老师,望着他满头花白的头发。全班同学也望着班主任,静悄悄的。

④班长忍不住了,忙站出来,准备去接汪老师手里的刀子,说:汪老师,我们来吧!汪老师不给,仍然笑笑的,望着全班同学说:这糖皮,不管是谁吐的,总之都是我的学生。生不教,师之过啊,我是班主任,有推脱不了的责任,自己罚自己。以后,如果还有,我还罚自己。说完,又低下头,小心翼翼地铲着。铲过之后的地板,干干净净,有的女生甚至眼圈红了。他低着头,满脸通红,第一次安静下来。

⑤铲到他面前,他脚前有两块。汪老师抬起头望着他,仍笑笑地说:让一下好吗,不然,我铲不成。他没让,流了泪说:老师,我——我来铲吧汪老师这次没推辞,笑着捶捶腰,把小刀递给他说:真累了。好吧,铲净点啊。他点着头,蹲下,学着汪老师的样子,小刀在糖皮四边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接着又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他铲得很细致,也很认真。四周静静的,突然响起了掌声:有同学们的,也有汪老师的。

⑥他仍在铲着,一下又一下。他没抬头,泪水一滴滴滑落在地板上他走过的地方,地板一片洁净,像一面镜子,照见人影。其间,别的同学要来代替他,他摇着头,怎么也不让。他的心里,在惩罚自己。铲完,他站起来,回头望望,心里竟漾满一种幸福感。

⑦以后,校园里,一个问题学生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勤奋礼貌的他。大家都夸他变化快,出人意料。可是,他清楚,这是因为,那个下午,汪老师用一把小刀铲除了他心中的糖皮。他的心,因此一片清洁,干净如洗

【小题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的妙处。
(1)他没让,流了泪说:“老师,我——我来铲吧。”
(2)地板一片洁净,像一面镜子,照见人影。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他”当时的反应同学们当时的反应
(1)蛮横(2)
汪老师笑着铲糖皮(3)静静望着非常吃惊
汪老师笑着说理由感动(4)
(5)悔过响起掌声,热情鼓励

【小题4】结尾画线句中“心中的糖皮”具体指什么?汪老师用什么方法铲除了“他”心中的糖皮?
【小题5】正值青春的我们,心里或许也有“糖皮”。那么我们怎么铲除呢?请谈谈自己的见解。
23-24七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中
知识点:记叙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余爱绕梁

古保祥

公交站牌前,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拎着一个大袋子,里面是刚刚抢购的鸡蛋。鸡蛋价格飞涨,柴米油盐、一丝一毫都需要精打细算。

人多手杂,不知是谁的手,猛地碰到了袋子,鸡蛋落在地上,碎了一地,蛋清蛋黄,淌了出来。公交车呼啸而去,老妇人满脸焦急痛惜,嘴里嘟囔着,想想一周的生活费,禁不住骂了出来。

站牌旁边有一个小摊,卖鸡蛋饼的,一个小姑娘,正在帮母亲摊饼,听见声音赶了过来,手中端着一个碗,顾不了许多了,蹲下就抢救鸡蛋,妇人道:“鸡蛋都碎了,算了。”小姑娘没吭声,手下也没停,小心翼翼地,将每个破碎的鸡蛋捧了起来,将蛋清蛋黄倒进碗里。

这样的烟火人家,才知道日子的金贵,成全她吧,妇人叹了口气,不再阻拦姑娘,自顾坐在站牌旁边出神,等着下一班公交车。

除了忙活的小姑娘,周围人对碎了一地的鸡蛋都熟视无睹,一男一女正处于恋爱期,漠然地瞥了小姑娘一眼,依然搂在一起,在他们的眼里,那一地碎鸡蛋恐怕是大煞风景吧。

花费了约10分钟时间,小姑娘将抢救出的一大碗的生鸡蛋汤端给了一旁坐着的妇人,妇人一愣,这才知道,小姑娘竟然是替自己收拾的。

妇人道:“不要了,你们用吧。”

小姑娘一脸青涩,许是某个学校的学生,趁周日休息帮母亲的忙,她回过头去看母亲,母亲冲着她点点头,小姑娘忙不迭地端着鸡蛋跑了过去。

车马上进站了,妇人准备上车,仍然没有摆脱刚才的懊丧。这时,小姑娘却跑了过来,手中举着10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妇人的手中。

妇人好半天才回过味来,但人已经在车上了,随即满脸感动,将手伸出车窗来,冲着母女俩频频摆手致意。

刚才的所有不快一下都烟消云散了,老妇人记住了一个孩子的善良,虽然损失了不少鸡蛋,但她心里却觉得熨帖。

站在公交站牌前目睹了这一切的我,刚刚经历了失业的苦闷,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让阳光毫无保留地洒进了心间。

这对母女生活一定很拮据,或者正在为孩子未来的学费与一家人的生活费挣扎,不然,不会冒着严寒,在冬天的黄昏里,筹划着明天。本来已经破碎的鸡蛋,若任人踩踏,便是一地污泥,但小姑娘却用那双美好的手,将它变成可贵的食材。

我看到她们把那碗捡来的鸡蛋放在一边,一直没有动,仍用新打的鸡蛋摊饼,可能是要留着自己吃。我走了过去,示意她们,用刚才破碎的鸡蛋为我摊饼,那味道,我想会更加喷香可口。

后面,有很多人也陆续围拢过来,有一种口碑,小到极致,却深入人心。

我知道,自己接下来,不会再为明天的牛奶面包而焦虑万分了,因为,那黄灿灿、热腾腾的鸡蛋饼的温度一直会保存在我的记忆中。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小姑娘及其母亲都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小题3】品读下面句子,并赏析加点词。

这时,小姑娘了过来,手中着10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进了妇人的手中。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两段有何作用?
【小题5】有人说题目“余爱绕梁”用得精妙,请你说说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那盏路灯

①初二那年,有一天我对母亲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还没表态,继父急了,说:“这怎么行?”

②我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少管我的事!你又不是我爸爸!”话音未落,母亲就狠狠地打了我一耳光。

③我一赌气跑到了城里,那天,我在城里一直游荡到深夜,直到天下起了雪,我才走上回家的路。

④出了城,我发觉情况非常糟糕。城外又没有路灯,一片昏黑,雪又下得大,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挣扎在回家的路上,很快就精疲力竭走不动了。站在雪地里,我绝望地看向远方,忽然发现漆黑的前方竟然还亮着一盏路灯,那路灯的光亮很弱,在风雪中飘摇着只依稀可见。但这微弱的光亮却顿时让我感到了温暖,我满身的疲惫一下子散去,奋力拨起双腿朝那盏路灯奔去。

⑤我跑到那里的时候,却发现原来那光亮并不是一盏路灯,而是来自一盏马灯。风雪中,一个人弯着腰低着头站在路旁,而他的一只手却提着马灯举过头顶伸向身前,看上去就像一只真正的路灯。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有如一尊雕塑,只有他身前的灯光在风雪中摇曳。

⑥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了,试探着走上前去,那人却突然说话了:“你回来了,太好了……”

⑦我听出来了,竟然是继父。

⑧继父说:“雪大,这里有个坑,怕你回来不小心掉下去,我来给你照着路。”

⑨我哭了。在风雪夜里,我哭得很无声,我不想让继父看到。我接过继父手上的马灯,说:“爸,我搀您回家吧。”我说得很自然,没有一点勉强的样子。然后,我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搀着继父往家去。继父的双脚早已冻木了,我蹲下身去要背他走,他死活不肯,我们就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挪地回了家。

⑩第二天,我就去上学了。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遇到不顺和困难时,眼前都会浮现出那盏在风雪中飘摇的路灯,它是我一生的指路明灯。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题2】“城外又没有路灯,一片昏黑,雪又下得大。”这句是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说第④段“我满身的疲惫一下子散去,奋力拨起双腿朝那盏路灯奔去”中“奔”字的作用?
【小题4】第⑨段中“我”为什么“哭了”?又为何“不想让继父看到”?
【小题5】从文中找出与第⑨段中“继父的双脚早已冻木了”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小题6】说说文章标题“那盏路灯”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花,春天的邮戳

朱成玉

①我相信雪花是春天的邮戳。(A)她贴着我的额头,附着我的耳畔,与我耳鬓厮磨,然后瞬间融化。雪花匆匆的来去,只为提醒我,春天的幕布已经拉开。

②但他对雪却厌恶至极。他是一个小饭馆里的服务生。我听见他向着天空咒骂,仿佛漫天飞舞的是令人生厌的蚊蝇,恶毒的语言与他清俊的脸孔极不协调。

③他20岁的脸上总是看不到表情。人们从不解、好奇,到最后认定他根本就缺少基本感情。孤僻又冷漠的孩子啊!

④那天是元旦,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出奇的冷。饭馆里没有其他客人,我喜欢在下雪天喝点酒,便示意让他来陪陪我,老板也允许了。不胜酒力的他喝了二两小烧,便将心底的哀伤吐露无遗。我第一次看见他哭了,眼泪让我确信他身体里的血依然是热的。他说他从小就没了父母,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上了年纪,却还要到处收破烂供他读书。这样的书他读不下去,他自作主张,卖掉了课本做路费,来城里打工。当他买了很多吃的穿的回家的时候,却看见在漫天大雪下,奶奶因为长久在门口守望,身体已经冻僵!有人说,少年的情怀最真,是的,我看到和听到过无数煽情的事情,但他的故事却那样令人心痛。他的哭泣久久盘旋在我的耳边:“奶奶说她不要好吃的,不要好穿的,只要我陪在她身边。奶奶无时无刻不在等我回来,可是,她没有等到。都是这该死的雪,带走了奶奶。”

⑤他指着那些贴满窗棂的大朵大朵的雪花,不停地诅咒着。这是他怨雪的原因。可是,他多么深地冤枉了雪花啊。他的咒骂,让我心疼。

⑥“真正让奶奶的,是你不在她的身边啊。”他愣住,猛地喝了一大口酒,痛苦地把头深埋在掌心里。“换个角度看,奶奶走时披了厚厚的雪,也会很温暖吧?”他没有应答,我又道:“奶奶不在了,所以你更要勇敢地活下去啊。”(B)他身体一颤,许久,才缓缓抬起头,眼里泪光闪闪,满脸的怨气不见了,紧抿的嘴角上却写着坚毅。

⑦雪没有罪,有罪的是,人不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⑧我和他走到雪地上,像一张白纸上的两个标点符号。他伸出双手,张开了怀抱,看上去对雪花充满敬意和怜惜之心。我们想堆个雪人,可是积雪太薄;想到雪地上打个滚儿,又怕雪花们委屈。只好就那样在雪里呆呆地立着,任雪花落在脸上,融进心里,轻声叨念着一些随着雪花在飘的亲人的名字。

⑨我只想让他相信,每一个六角型的花瓣,都是春天的邮戳,告诉我们,再深重的苦难,也不能压垮春天。

⑩世界的表情是丰富的。人不能总是呆在冬天里,只戴一顶叫做冷漠的帽子。孩子,扔掉你的帽子,再挺挺吧。

【小题1】请在横线上简要概括年轻人对雪花的情感变化过程。
开始:___________→听了我的劝说后:__________→走到雪地: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⑥段中“真正让奶奶的,是你不在她的身边啊”一句中的“冷”如何理解?
【小题3】在A、B两句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_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以“雪花,春天的邮戳”为题,有何好处?
【小题5】假如要你引用诗文名句来劝勉文中的年轻人,以下选项最合适的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罗曼·罗兰《名人传》)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