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语同学阅读《渠水河畔放木排》一文后,做了以下批注,请你结合老师评语的内容,帮他完善。

渠水河畔放木排

杨少波

①我的家乡通道侗族自治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童年有许多趣事,最让我难忘的是站在渠水河畔,看排工师傅放木排。

②放木排有两道前奏曲:开山砍树,架厢拖木。整块树木第一天砍伐叫开山,侗家砍树有许多禁忌,领工头事先讲山话:“斧口要朝上坡,树蔸掏变鸡窝。”架厢就是悬空架设运木的栈道,在崇山峻岭悬崖陡峭的山谷中,把那有一抱多大,几丈长的大树伐倒后直接拖到河边,除大家通力合作之外,驾厢的工作主要靠领工的技术和指挥才能。

③冬去春来,风景秀丽的渠水河畔开始涨水泛黄。被家乡人称为“排古佬”的放排工们开始为生计劳碌奔波。家乡的木排,一般从播阳、双江两条河经县溪放到靖州和洪江。遇到水流湍急的河道险滩,人在排上,手握竹竿,a只见眼前景物匆匆而过、耳边风声呼呼作响、身边衣襟猎猎有声、脚下水声汩汩砰然,使人深切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奔放。放排汉带有山里人的野性,自信豪迈,面对两岸隐退的青山,经常振臂大声叫喊:“呃嗨,我来了……”

④木排到了风平浪静的水面,则又可享受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b这时,排工掏出旱烟,吞云吐雾,静观水面,鱼翔浅底,历历可数。放排多时,宽阔的水面都被木排布满,看不到河水,场景蔚为壮观。当然,放排也有较大风险,特别是在过有多处巨石挡道的“老虎滩”时,排路一定要沿“S”形走,前弯后绕,细心从事,不然轻者会被撞得鼻青眼肿,重者则排毁人亡,因此,没有足够的勇气、胆量和技艺是做不了放排汉子的。天长日久,“排古佬”难免也会孤单寂寞。他们为了排遣打发时光,猜谜、钓鱼和对山歌成了主要的娱乐活动。

⑤“忆当年,绿影婆娑,自入郎手,绿少黄多。历经了几度风雨,几番折磨。休提起,提起泪洒江河。”一位颇有书生意气的年轻放排工曾出了这样一个谜面给同伴猜。据说,这位放排工是渠水河畔有名的“土秀才”,中学时就曾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因家境贫寒,想通过放排生活磨练意志,走出大山。“放排的竹竿”,他的同伴不遐思索地答道。一看“土秀才”那惊喜的表情,答案肯定确切无疑。

⑥年纪大的放排工就喜欢钓鱼,有渠江排工号子为证:“排古佬......停排靠岸去钓鱼,乐也融融谁知晓。”每当夕阳西下,老排工们便到河岸边挖些蚯蚓、引虫或抓几只螳螂、蚱蜢作钓饵,对着木排旁边的礁石岩洞抛钓下竿,不到一时辰,十几斤大小的鲤鱼、草鱼,甚至甲鱼等,纷纷成了“排古佬”的晚餐佳肴。

⑦记得一个夏日的黄昏,雨后初晴,湛蓝的天空挂着一条久违了的彩虹。刚一放学,我和伙伴们便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排上,脱去衣服,准备游泳。不远处,一个皮肤黝黑,头戴一顶破旧草帽,俨然象“姜太公”一样的“排古佬”在悠闲垂钓。突然,“排古佬”牛角竿上的车盘被河里一条大鱼往深水处拉得“吱吱”响,可“排古佬”就是不松劲,总是让大鱼在深水潭里走着“之”字路。“排古佬”告诉我们,要真正降伏大鱼还得约半个小时,可是我们哪里等得这许久,急性的我带头拿起渔网兜,“扑通”跳进河里,协助“排古佬”把足有七、八斤重的大草鱼捞上排来。“排古佬”欣赏地看着我们说:“上山打野猪见人一份,把鱼拿回家去,干掉。”我们乐傻了,好久才回过神来,齐刷刷向“排古佬”鞠了一躬,衣服也来不及穿,赶忙提着大鱼和衣服跑回家。我的奶奶善于烹饪,我们几位伙伴好好美餐了一顿,那鲜美的味道至今难忘。

⑧唱山歌是老少皆宜的拿手好戏。木排撑到河边的苗乡侗寨,碰见熟识和不熟识的姑娘们在洗衣洗菜,就有一阵热闹了。这边开口唱完,那边立即对上.....

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昔日征战在渠水河畔的那些老排工们如今都已白发苍苍或已经作古。今朝的渠水河畔,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排古佬”早已免除了水上劳作的漂泊之苦。但每当我回到家乡,总情不自禁地来到渠水河畔,站在岸边望着悠悠远去的渠水河思绪万千。

批注1:由第一段可知本文主要讲渠水河畔放木排老师评语1:找到了线索很好, 但能梳理出思维导图就更好了。
13.完善批注1——补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见文末)
①:            
②:                      
③:                       
④:             
批注2:
3、4段这两个句子写的真好,语言很有表现力,用横线标注。
老师评语2:你有一双发现美的 眼睛。要是能选择 一个具体角度赏析 它们的表达效果可 以帮助你理解更深 刻
14.完善批注2——品析选文中的划线句。


批注3:这样的生活真精彩,乡民的淳朴、热情令人难忘,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社戏》,真令人羡慕。老师评语3:能与作者共情,这是一种极强的能力。若能从《社戏》和本文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那就更精彩了。
15.完善批注3——从《社戏》和《渠水河畔放木排》中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小题1】完善批注1——补足思维导图。
【小题2】完善批注2——品析选文中的划线句。
【小题3】完善批注3——从《社戏》和《渠水河畔放木排》中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思维导图如下:

23-24八年级下·江西宜春·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节选)

   

①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⑤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紫藤萝身上感悟到了什么?
【小题2】“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小题3】“我心上的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小题5】第①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小题6】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8】用原文回答,“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的是什么?
【小题9】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小题10】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

①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

②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叙述。这种叙述基本上成立,田园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③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④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里。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正在失去这些参照和这把标尺。

⑤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

⑥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物质生活当然变得更好,我不会矫情到无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说,当某一天我从村庄后面的一条路进入故乡,茫然地发现找不到自己家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然也不会,不过是我在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从那个时候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

⑦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地,远离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远离家园。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

⑧儿子生在北京,八岁了也没回过老家几次。上一次带他回去,街坊邻居逗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北京人。又问他:那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认真地答:是我的籍贯。

⑨我悚然一惊。我确曾跟他简要地解释过何为籍贯: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儿子的记忆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离谱,但答案还是让我心惊。惊的不是小东西胆敢忘了本,而是,震惊于他竟部分地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我从那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它是我的原点和出发地,是我生根发芽的地方,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选自《无法返回的生活》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

【小题1】“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请结合上下文说出藏在作者心中的“家园”模样。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
【小题3】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家园的情感。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各题。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蛤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字形,20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邀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丝,把身子端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暴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蛊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参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小题1】选文④-⑦战士们的对话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品质。
【小题2】分析选文⑧中加点词“一步一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⑪段划线句子。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中的“奇观”是指人、星光、火把与高山融在一起的壮观景象。
B.选文突出了战士们翻越老山界的两大困难一是行军难,二是喝水难。
C.选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突出了老山界高、陡、险的特点。
D.第①段作者在描写老山界夜景时,采用了从上到下、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