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黑脸

刘建超

老街地处中原,盛产小麦。老街上做饮食买卖的也多是开面铺。陕西臊子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老街人对吃面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在琳琅满目的面铺中,老街人当家的面还属本地的烩面和浆面条。

也有例外,东街大石桥旁的黑脸刀削面馆也是老街人常去的地方。老街人亲切地称呼面馆老板黑脸

黑脸五十出头,肤色黝黑,面馆起名黑脸真的是名副其实。

黑脸年轻时外出打工,在山西大同学习刀削面手艺,多年后携妻带子返回老街,在大石桥旁租个铺面,开了馆子。

现在的面馆和面都用机器,省时省力。黑脸坚持手工和面,他说面也是有灵性的,和面就是与它亲近,以手揉搓,它才给你上筋道。

①黑脸左手托举面团,眯缝着本就不大的眼睛,像被催眠了一般,右手拿弧形刀,浸入削面状态中,削出的面叶形似柳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面片片飞起,欢舞着跃入热水翻滚的大铁锅内,捞起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

黑脸的汤料和牛肉也是一绝,牛骨汤炖得柔滑如玉,酱牛肉用的牛前腱,肉里包筋,筋内有肉,层次分明。

每天饭点,黑脸的铺子拥满了食客,等待吃面的长队都成了一道景。

不管是生人熟人,一碗面六块酱牛肉,每块肉似鹌鹑蛋大小。

黑脸两百碗面卖完就打烊。有人说还有不少顾客,多做点多赚点嘛。黑脸眯缝着眼睛也不说话。老街人知道黑脸厚道,这是给别人留生意做。

黑脸的儿子谈了个女朋友,长相甜美俊俏。

儿子也是显摆,热闹的饭点带着女朋友来店里吃面。

面端上来,碗里也是六块肉。

儿子说:妈,惠惠爱吃酱牛肉,你给多添点肉。

黑脸说:在店里吃,就这样。

女朋友惠惠撅起了粉嘟嘟的小嘴,儿子的脸上也挂不住,回家就和黑脸争辩。

黑脸说:家里有家里的说法,铺子有铺子的讲究。给你的碗里多加肉,让其他顾客怎么看?亲朋好友就多加多添,咱铺子还有没有诚信?惠惠爱吃酱牛肉,来家里管吃管拿,你带她到铺子里显摆啥?

黑脸老婆拿着包好的酱牛肉塞到儿子手里:去,给惠惠赔个不是。”

儿子低头不言语了。

老街饮食协会要搞美食评选,评出老街人最喜爱的十大美食,还要授牌匾,登报纸,上电视。

邻居老马来给黑脸传消息,说是顾客投票环节已经结束了,竞争激烈呢。下一步是评委暗访品尝环节,不少店铺都带着礼物去打点评委了,你黑脸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啊。

黑脸眯缝着眼睛说:打点啥,咋打点?说来说去还不得是手艺地道吗?歪门邪道评上个牌子,老街人吃了不是那么回事,那不是让人戳脊梁骨嘛,这事,呵呵,我不干。

周六中午,面铺里正热闹着,邻居老马进来,他指着靠门口的一张桌子,悄悄地对黑脸说:瞧见那三个人没有,就是来暗访的评委,悠着点啊。

面捞上,汤加好。黑脸老婆迟疑了一下,从木桶里打出酱牛肉放入碗里。

三碗面刚刚端上桌子,就见黑脸手中拿着勺子筷子跟了过来,他把面中多打的肉块捡了出来,说:对不起啊,上错了。

急得一旁的老马直拍大腿。

让邻居老马没想到的是,黑脸刀削面还真评上了老街十大名吃。

开了春,老街突降大雨,水淹了整条街,店铺都关门了。

那天,歇了几日的黑脸刀削面馆又忙乎起来,黑脸和媳妇揉面、熬汤、酱肉。

黑脸左手托举面团,眯缝着本就不大的眼睛,像被催眠了一般,右手拿弧形刀,浸入削面状态中,削出的面叶形似柳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面片片飞起,欢舞着跃入热水翻滚的大铁锅内

黑脸的老婆守着盛酱牛肉的木桶,给每碗面添肉。

儿子和女朋友惠惠把面封装打包,开车送到了清淤开渠的志愿者手中。

大家听说是黑脸送的刀削面,很是惊喜。打开饭盒,清香扑鼻,面里还是六块酱牛肉,只是每块肉的大小比鹌鹑蛋大了一倍。

(选自《当代人》2023年第9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老街上的各种面食,再突出本地的烩面和浆面条,为下文的黑脸刀削面馆的出现蓄势。
B.文章对黑脸的汤料和牛肉进行了详细描写,“柔滑如玉”“肉里包筋,筋内有肉”这些也是面馆受欢迎的一部分原因。
C.黑脸每天规定两百碗面卖完就打烊,并不愿意多做多赚,其实是把剩下的生意留给别人,这表现了他的善良厚道。
D.黑脸捡出面中多打的肉块的举动受到了三位评委的肯定和赞赏,最终黑脸刀削面还真评上了老街十大名吃。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小题3】文中黑脸老婆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小题4】文中画线处①②段语句基本相同,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章题目“黑脸”含有哪些意味?
23-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①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②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③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④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⑤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⑥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⑦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⑨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⑩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⑪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⑫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地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⑬“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小题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德。
【小题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小题4】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写法的地方来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照应之一,如:
照应之二,如:
好处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求证

孙春平

①退休后,我和老伴儿一起去了外地女儿家,帮助带小外孙。家中的杂事都好安排,最让人惦记的是汇款单,超过两个月未领取就会退回。后来,我就把邮件的事拜托给了邮递员。一般情况下,请她特别注意汇款单的日期,及时告知,或转寄给我就是了。我没为这事操过心。

②三年前的那个清晨,我下了火车,刚进小区大门,就见到了站在我家楼门前的汪师傅,她穿着深绿色的邮递员工作服,怀抱着捆扎得结结实实的一摞邮件。我快步赶过去,跟她打招呼,“汪师傅,大冷的天,你不必嘛!”新年刚过,数九寒天,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汪师傅说:“你微信发了车次,我是看了时间来的,没等几分钟。”

③我客气道:“那就进家喝杯热茶吧。”

④“不必了。只是……我有个……很冒昧也很唐突的请求,不知楚老师能否支持一下?”

⑤“你说!”

⑥“你的邮件里有张三万多元的汇款单,我想跟楚老师借用一段时间,两万就行。”

⑦这确实是有点儿冒昧和唐突了,怪不得冻掉下巴的冬晨,她候在了家门前呢。在我沉吟发怔的一瞬间,她扯下了口罩和红色围脖,同时把掌心里的证件亮给我:“我叫汪云,这是我的身份证,我怀里还带着房产证。我母亲正住院,手术前要求交足费用。我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才想起请楚老师帮忙。等手术后,医保单位完成必要的审核,我立刻把欠款如数奉还。利息不低于银行定期,您看行吗?”

⑧看来是真遭遇难心事了!汪云说得很快,也很急,但语句顺杨,严谨有度,想来是早准备腹稿了。再看她的脸色,灰暗,甚至有些发青。

⑨我心里已有了决定,便故作轻松地说;“可汇款单毕竟不是人民币,我什么时候把钱交给你呢?”

⑩“就今天吧,上午十点,我在诚信路街角那家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所等你。”

⑪上午十点,我带着身份证准时到了营业所,把两扎现金放到汪云的手上时,还说:“你要不要多备上一点儿?我不急用钱。”汪云向我鞠躬致谢,说:“我手上还有些存款,这就非常感谢了。我记得楚老师每年清明前都会回来扫墓,那就等您回来,我把欠款还清吧。”

⑫这个事,我跟谁都没有说。我跟汪云认识几年,虽只是接收邮件的泛泛之交,但她守时守诺。特别有一次,我把腰扭了,上下楼有些吃力,那一阵儿,她每次送邮件,都是直接送到楼上我家门前。我家是五楼呀,楼下有现成的邮箱呀,把邮件丢在那里一点儿不违规。

⑬出了正月,天气渐渐暖起来。清明前,汪师傅发微信问我哪天回家,我便又把订火车票的回执发给她。那天,又是清晨,还是在楼门前,迎我的却不是汪师傅,而是位清秀的女孩,二十出头的样子。我问:“汪师傅为什么没来?”女孩眼睛红了,说:“楚老师问的是我妈妈,她已经去世十多天了。她让我用她的微信跟你联系。”如同晴天炸雷,我大惊。女孩说妈妈早就得了不治之症,但她坚持拒绝治疗,说不如把钱留给正在成长中的女儿。她向我借钱只是为了求证一件事。妈妈活着时,女孩常跟她拌嘴,主要是因为女孩说这个世界的人越来越缺德,没好人,妈妈却说助人为乐的好人还是有的,而且还会一天天多起来。女孩反驳,说:“等你没钱的时候,你就知道好人早就是绝世品种了。”为此,妈妈跟女孩打了赌,说:“当你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出手相助了,他是好人不是?”女儿说:“那你就变出这样一个人给我看!”

⑭那天,女孩捧着两扎票子,恭恭敬敬送到我面前。同时送到我面前的还有一部手机。她说:“上面有妈妈留给楚老师的视频。”

⑮弥留之际的汪师傅已没有多少力气,可她还是喘息着留下这段话:尊敬的楚老师,一个即将跟这个世界告别的人,还要求证这个世界有没有好人,是不是显得有些矫情?我留恋人生,所以才要证明给女儿看,让她明白这个道理。我说不出什么了,就给楚老师听一首熟悉的歌吧……

⑯汪云留下的歌是《好人一生平安》,歌声哀婉,低沉,格外深情。我内心的酸热一波又一波,让人难以自持。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
开端:退休后,我生活在外地,家中汇款单事宜拜托给了邮递员。
发展:_______
高潮:_______
结局:听了汪云留下的话和歌,我内心难以平静。
(2)揣摩第④段中的两个省略号,分析邮递员汪云此时的心理。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4)第⑦段划线语句使用了        的记叙顺序,有何好处?
(5)文章结尾,邮递员汪云给我留下《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她想表达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缩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②“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③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④“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⑤“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时,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头顶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涨红着脸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⑥“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辞严的法官。

⑦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梗着脖子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⑧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⑨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虽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⑪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拐向了那条有坑的村路。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旁,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⑫李婶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瓮声瓮气问。“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⑬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⑭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⑮“我是——”他试探地说。

⑯突然电话里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⑰电话里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撞了你的人——”

⑱“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嗯!”就像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⑲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了。远处,如镜面般湛蓝的天空平展展地延伸着。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他的心理或表现
昨晚喝酒,冒雨回家时路上撞到人疾驶而去
下摩托车,盯着柏油马路上的坑______
______涨红着脸、梗着脖子
打听被撞人的情况,向小超市的老板索要电话号码______
______撕裂的伤口被填上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即描写主人公自责苦恼的情状,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第⑥段写妻子“像一个义正辞严的法官”,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威严和正义。
C.第⑮段中的破折号可以看出“他”迟疑、犹豫的心理。
D.题目“坑”一语双关,既指路上的坑,也指主人公起初逃避责任时人性上的“坑”。
E.在妻子说他有问题时“他哆嗦了一下”“额头上出现细密的汗珠”是因为他害怕妻子知道他做错事情批评他。
【小题4】文章中被撞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试比较两位老人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2018年9月2日,浙江金华一80后小伙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扶起一位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没想到对方反报警称是被他撞倒。事发后,交警通过调取事发路段店家监控,证实小伙未撞到老人。终获清白的小伙表示,将起诉讹诈的老人一家。小伙说,讹人的成本太低,扶人的成本太高了,他起诉并非为了赔偿,希望为自己讨个公道。经过协调,受助老人承认自己一时糊涂,并登门道歉,小伙放弃了起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