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2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小题1】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       (2)尝秋夜坐钓月矶(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小题4】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小题5】甲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小题6】甲文结尾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7】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23-24八年级上·吉林白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苏轼(1037-1101)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既饮,往憩于尚氏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洁,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晚乃出城东,鬻大木盆,可注清泉,瀹瓜李。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兴尽乃归,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小题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园已易主”中“易”本义是“双手持器向另一器倾注液体”,此处引申为“更换、替代”。
B.“往憩于尚氏之第”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意思相同。
C.“修”有“修饰”“修理”“编写”“美好”等义项,“而居处修洁”中的“修”应为“美好”之意。
D.“晚乃步出城东”与“寸步难行”中的“步”意思相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B.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C.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D.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
【小题4】结合本文及前面的诗《雨晴》,说说苏轼被贬黄州后有哪些赏心乐事。

【甲】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箧中,读而心慕焉。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乙】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遂率其徒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嶷然(yí):人品超群。②机阱:陷阱。③涂潦:洪水。④吾侪(chái):我们。⑤锸(chā):锹。⑥版:筑墙用的夹板。⑦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堵。
【小题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性极高,过目不忘B.心慕前辈,为人刚直
C.年幼名起,享誉四海D.一再遭贬,志向不改
【小题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小题3】参考词典注释,谈谈“犹”在下列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1)夫常求其生,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太守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古代汉语词典》“犹”的义项:①同,相同。②如同,好像。③还,仍。④宜,应。⑤尚且。⑥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
【小题5】欧阳修、苏轼在为人为官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虔州八境图八首》

[宋]苏轼

《南康八境图》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石城,即其城上楼观台榭之所见而是图也。

东望七闽,南望五岭,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云烟出没,草木蕃丽,邑屋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叹矣

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从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且子不见夫日乎,其旦如盘,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岂三日也哉。苟知夫境之为八也,则凡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异,坐、行立、哀乐、喜怒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岂特八乎。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则夫四海之外,诙诡谲怪,《禹贡》之所书,邹衍之所谈,相如之所赋,虽至千万未有不一者也。后之君子,必将有感于斯焉。乃作诗八章,题之图上。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略有删减)


【注】①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故取名八境台。此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八首。赣州历史上又叫南康郡或虔州。②嘅:同“慨”,叹息。
【小题1】一词多义是文言词语常见现象,请你分别解释文中加点的三个“作”的意思。
(1)石城:________       (2)是图:________       (3)坐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叹矣。
(2)其旦如盘,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岂三日也哉。
【小题3】八境台风光无限,请你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理解八境台之所以称之为八境台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