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小题1】孟子,名______,战国时期思想家。
【小题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父(     )                    
(2)丈夫之(     )
(3)往之(     )                    
(4)与民(     )
【小题3】下列不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是(       
A.闻一多大义凛然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慷慨就义。
B.东汉人杨震面对王密的夜送十斤金,当场拒绝。
C.文天祥被俘后,拒绝高官厚禄,从容赴义。
D.关羽面对曹操的美女宝马的厚待,不为所动,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毅然离去。
【小题4】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小题5】下面是对孟子“大丈夫”的理解,请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请在括号内打√;错误,请打×),并简要说明理由。

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      )

23-24八年级上·吉林·阶段练习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节选自《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       ) (2)往送之门,之曰   (       )
(3)与民                                 (       ) (4)是人之所          (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B.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小题4】甲文公孙衍、张仪施行的是哪种“道”?乙文从什么角度强调了“道”?请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