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       博学而笃       同道合
B.非志无以成       而不思则罔       富才高
C.将复何       其家穿井       望尘莫
D.意与       月星宿       重见天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题3】结合加点词语,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语气和情感。
夫学静也,才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无以成学。
【小题4】选文与链接材料都提到了“静”,请指出它们对“静”的理解的异同。

【链接材料】

《传》曰:“仁者静。”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退听矣。

(选自《澄怀园语》)

23-24七年级上·河南漯河·期末
知识点: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小题3】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 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 锵有力、朗朗上口;“说”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 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 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小题4】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 “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初,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 蒙始就学。

(乙)然今遣汝恐汝在家汨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得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有为,力改习,一味勤谨,则吾犹有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②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③、故旧耶?

注释:①汩(gŭ ):搅乱,扰乱。②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③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B.蒙始就学     乃:于是,就
C.然今遣汝       者:......的人
D.力改     故:原来的,旧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能奋勇为               若听茶声
B.往事耳                  于是入朝威王
C.自以为大有        曾益其不能
D.蒙辞军中多务        扶苏数谏故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乙文中朱熹教导儿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