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1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新辑搜神记》)


【注释】①南倾: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行:不久。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⑦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轰动、惊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B.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C.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D.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小题2】下列词语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种植       未若柳絮风起B.之于宋君       者传语
C.求问之       躇步跐蹈D.宋君令人问于丁氏       惊云
【小题3】下列句子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天,积气耳C.谢以一豚D.奈何忧其坏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个眼痛的病人用一头小猪感谢李树,因为李树真的治好了他的眼疾。
B.人们认为这棵树是神树,是因为这棵树是从桑树里长出来的。
C.从“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一句可以看出人们的盲目附和与愚昧无知。
D.这两篇短文都告诉我们: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
知识点:寓言神话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人成虎》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为知/屠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后狼止而前狼又(《狼》)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目似瞑(《狼》)B.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C.有闻而传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行(《诫子书》)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小题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今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恭与太子质(做人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庞恭曰: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赵国都城)去大梁(魏国都城)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其家穿井______
②国人_____
之于宋君_____
魏王曰_____
⑤王信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
(3)甲乙两文描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一件事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乙文庞恭说的故事可以用_____(填一个成语)来概括这种现象。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小题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而出自乙文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如今邯郸离开大梁到集市去很远,议论臣的人要拜访这三人。
B.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王宫)离集市远,议论臣的人也超过了三人。
C.如今从邯郸到大梁去要经过集市,议论臣的话要经过这三人。
D.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到集市远,议论臣的话也会经过三人传来。
【小题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这句话隐含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所写事情虽然不同,但其中国人和魏王犯错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