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扩(kuàng):原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亲戚之 畔:______               而去之。委:_________
③所勿施尔也   恶:__________④犹水之   就: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小题3】【甲】文中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小题4】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潇洒斋记

(南宋)王十朋

思贤阁之下有斋,方丈余,北乡。前有隙地,仅一亩。叠石百拳,凿池一泓,有乔木数株,藤蔓络之,苍然而古。杂以桃、李、橘、柚众芳之植,浓阴幽香,清逼燕寝。东望砌台,西接玉芝,北临郡圃,隔以垣墙,幽然有山林气象。宜琴,宜棋,宜饮酒赋诗。薄书狱讼,止于平政堂,斋中不知也。采文正范公《郡斋即事》诗,名之曰“潇洒”。

公初为睦州,有“潇洒桐庐郡”十诗,郡人尝以“潇洒”名亭矣。及为饶州,又有“斋中潇洒胜禅师”句。诗言志,公所至以潇洒见于诗章,则胸中之潇洒可知也。读“郡斋”诗,读桐庐十诗,则知公之潇洒矣。读“区别妍媸,削平祸乱”之赋,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记,与万言书,则其正色立朝之风采,杖钺分阃之威名,经世佐王之大略,是皆推胸中潇洒之蕴,而见之于为天下国家之大者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以名斋。乾道元年六月朔日,东嘉王某记。


【注释】①王十朋(1112-1171),南宋政治家和诗人。出生于温州乐清梅溪村。②燕寝:休息、闲居之处。燕,同“宴”,休息。③簿书狱讼:指行政公文和案件诉讼。④公初为睦州:范仲淹先后被贬为睦州知州、苏州知州、饶州知州。⑤妍媸(chī),美丑。⑥杖钺:表示握有权力。⑦分阃: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郡人尝以“潇洒”亭矣   又患无硕师人与游
B.诗志           和而色夷
C.斋中潇洒禅师       予观夫巴陵
D.藤蔓之          蒙摇缀
【小题2】联系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尾所表达的情感,说说本文作者在结尾同样引用这句话,有何深意?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已而谓其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稍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

夫猩猩智矣,恶其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释】①麓:山脚下。②醴(lǐ)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③盍(hé):何不。④唇吻:指的是嘴。⑤爵:酒杯。⑥蹈藉:践踏。⑦就繁(zhì):被拘囚。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剩骨                       终日在天中行(《杞人忧天》)
B.悟前狼假寐                 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其后来者亦                 公欣曰(《咏雪》)
D.恶其诱也                    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小题2】请用“/”给下面的向子断向。(断三处)
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稍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题。
(1)【甲】【乙】两文中的动物最终结局都不免于一死,共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