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25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归来后首次亮相。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状态良好,不久后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不到两年,我国已有神舟十二号等5个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人的太空家园。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载人航天人,生动践行了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责任和追求。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是正在中国空间站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公开亮相时,对青少年朋友的殷切寄语。这12个字也是航天人拼搏努力的真实写照,给无数奋斗者以丰富的启迪。

(刊载于2023年8月7日)


材料三: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意味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连战连捷、一气呵成。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再到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不到31年的时间里,中国载人航天就实现了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一几代航天人的浪漫梦想。

神舟十五号乘组,正是梦圆时刻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

(刊载于2023年6月4日)


(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及生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弘扬航天精神。
23-24九年级上·宁夏吴忠·期末
知识点:图文转换非连续性文本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正视传统文化

①从上古时代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到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从唐代三教并行,到明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展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非凡的生命力。但由于历史缘故,自近代以来,西学盛行,传统文化却日渐式微,如今中国全面迈向新时代,作为一国基石的传统文化,更需要我们去正视和发扬。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继往开来。作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继承,更要与现代文明碰撞融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故宫博物院曾经推出过各种文物复制品作为文创产品向人们推广,但因没有创造力等因素销量凄凉;而近年来随着优秀的设计团队进驻,开发的产品充满创意的同时,也变得接地气,如“朝球耳机”“宫门书包”等皆受人群追捧,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创意的融合下也可以重现生机。因此要在继承的同时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方可开辟新的道路。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科学扬弃。传统文化作为巨大的精神宝库,在存放奇珍异宝的同时,也不免落下了旧时代的灰垢——糟粕。“孝”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是需要大力弘扬,“二十四孝”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但其中“郭巨埋儿”放到现代却不禁让人不寒而栗。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类似“女德”等错误观念,若在继承的过程中不加以分辨势必会与现代的思想观念发生冲突,从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因此,我们要秉持着科学扬弃的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以文化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当前教育市场可谓是掀起了“国学热”的浪潮,各种收费不菲的国学班层出不穷,同时部分师资良莠不齐,仅仅是仿照古代的仪式上课。而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刚刚还在背诵《弟子规》的孩子,转眼就对父母的关心嗤之以鼻。国学中蕴含的谦卑、礼让,与现实中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唏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相关教学活动并没有将精髓传授给孩子。真正的国学教育是“有教无类”、以人为本的。只有坚持以文化人,才能真正地发扬传统文化。

⑤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来来,传统文化是其发展的根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坚持继往开来的原则,科学扬弃的理念,以文化人的方式,正确地认识和发扬传统文化,方能使民族国家在时代的浪潮中生生不息。

(作者:寂若安年。有删改)


文本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个“血脉”就是“中”文化;这个“精神家园”就是上古华夏先民运用“中”文化创建的氏族“中央邦国”,即”中国”。

“中”,是河南人的口头禅,也是上古中州位置的象征。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中”还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中国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象形世界观,也是中国人在建设民族家园方面的创世实践观。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不知“中”者大有人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三皇五帝共同居住地、建都地失传的结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断裂的结果。

(选自韩鹏《“中”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灵魂和创世根基》)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发展到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盛行,传统文化日渐衰弱。
B.文本一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好的创意才能带来产品销量的上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C.河南是天下之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断层。
D.文本一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出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正视和发扬,接着论述了如何发扬传统文化,最后提出正确认识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E.发展河南旅游业,实行文旅融合,要着眼于我们河南的经济转型,三皇五帝共同居住地、建都地已经失传就不要再人造景点。
【小题2】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和文本一的哪一段观点吻合?请说明理由。

【小题3】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谈我们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新成果在“云”上集中展示,让人大开眼界。某班将开展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中,我市全面推广应用了健康码。小小的健康码看似简单,背后的技术支撑系统却十分庞大。每天百万级数量的亮码,均基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的支撑。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城市得以科学有序运转起来。


【材料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观看手机中的天气预测。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R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材料四】

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已经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B.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RS系统,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C.在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中,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城市得以科学有序运转起来。
D.“健康码”看似简单,每天百万级数量的“亮码”,均基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的支撑。
【小题2】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探究人工智能可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