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4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明]王守仁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注】①在陈:绝粮的代称。②温见:表现出不满。③钱镈(jiǎbó):古时的农具。④余羡:多余的,富足的。⑤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⑥霰:雪珠。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丙】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愉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工;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淫,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选自李文炤《恒斋文集》)


【注】①治生:谋生。②愉衣:穿得华丽。③愒(kài)岁:荒废时日。④食息:生存。⑤蠹:蛀虫。
【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甲诗描述的主要内容。
【小题2】你从甲诗画线的句子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内容简析。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缊袍敝衣处其间/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B.足肤皲裂不知/言虽近旨则远矣
C.之为农/徒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D.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既克,公问其(《曹刿论战》)
【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小题5】乙、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了阐明事理,都运用了什么写法?各自阐明了什么道理?
【小题6】李文炤告诫我们“一生之计在于勤”,王守仁提醒自己及时垦荒种地,莫误时光。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迪?请联系甲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濂(1310-1381)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宣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大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赞,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小题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有裘葛之遗岁:岁月
B.不必余之手录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余谒;拜见
D.言而色夷和:谦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小题3】不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向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我?”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贪,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子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书以观                  致:得到
B.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叩门,敲门
C.主人日再                      食:供养,给……吃
D.右备容                         臭:香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计以还B.益慕圣贤之C.白玉之环D.四海亦谬称其氏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与“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B.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学习条件的对比,阐述了“只有困境,才能出人才”的道理。
C.在求学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求书之难、求师之难、生活之苦,但都加以克服。
D.作者位列公卿,受皇帝恩宠,四海称名,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文言文阅读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朝廷
B.当余从师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色愈恭,礼愈                                        则其受于人者不
D.慕圣贤之道                                             自以为大有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蒙乃就学。
【小题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题5】[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小题6】[丙]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