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夭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③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④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⑤从马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⑥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⑦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

⑧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⑨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⑩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

【小题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小题2】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小题3】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
【小题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小题5】一位读者阅读本文后非常感动,写下了读后感。结尾说:“白蘑菇很轻很轻,但在.我的心里很沉很沉……”请你继续往下写几句话,完成这篇文章读后感的结尾。
23-24七年级上·湖北鄂州·期末
知识点:散文毕淑敏(1952-)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纸的温度

王源

①下雨的夜晚,跟音乐一起陪伴我的,是剧本。纸张那么柔软,沾上雨夜的雾气,在寂静的空间里,发出好听的被翻阅的声音。

②如今,生活中与纸相遇的机会越来越少。手机的日历每天更新,碎片化的信息潮水般涌来。我对目新月异的世界充满好奇,也在过载的信息中怀念独属纸张的柔软和古典。

③在电子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纸质书呢?几年前无意间看过一个关于书籍的纪录片,提到书也是希望被看到的,我被这个形容深深打动。当我们在阅读纸张时,是在阅读纸张里的故事,也在阅读将故事呈现给我们的人,更是与他们一起,再创造一段故事。

④我无法估量一页铜版纸和一张好几兆的图片软轻孰重,不过可以确信,未来的我如果翻起这些从前的书页,也定能精准定住到当时的心情和思考。

⑤文字,从刻在甲骨到书于简牍,从记在帛布到写在纸上,历史得以留存,故事得以书写,我们在这些实体记忆里窥见了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小时候的日记和考卷,长大后的信件和笔记,如今每月收到的杂志,也都是人生旅途里的实体记忆”——它不只是信息,还有情感和温度。

⑥感谢你仍愿意打开纸、阅读纸,愿我们都在这一页纸上,创造新的故事,收获闪亮的回忆。(王源:歌手、演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

——选自《环球人物网)(有删改)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纸是有温度的?       
【小题2】纸质书的温度让王源心怀感谢,正是这些有温度的事物温暖了我们的生活。请以下面句式为开头,用一段话写下自己生活中一个让你感觉温暖的体验和思考。       
写作提示:①可以是曾喜欢过的一个卡通形象,别人的一句话,读过的一篇文章(一本书)……②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③不少于100字。
__      ___的温度,__     ___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根会说话的跳皮筋

化君

①初一下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径直走到我跟前,望着我旁边的座位,对跟在他身后的女生说,坐这儿吧。

②我悄悄打量了一下女生,她文文静静的,个子和我差不多高,和我一样不胖不瘦,也留短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我觉得我有点儿喜欢她。

④当我听见班主任说她叫竹君时,我的心猛地一沉。我的名字里也有一个君字,我不喜欢别人和我重名,一个字也不行。

⑤我很想跟班主任说把她调到别的班去吧,至少不能和我同桌,可我一时想不出说服班主任的理由。心想,等考试完以后再说吧,到时我就以她影响我学习为由,把她支走。

⑥终于盼来小考,成绩单发下来后,我傻眼了,我俩的分数一般多。更要命的,在接下来的一轮轮考试中,有时我第一,她第二,有时她第一,我第二,终究分不出伯仲。

⑦终于盼来学校举行体育比赛,我得意地想,一定让她见识一下我的真功夫。我一口气报了四个项目,跳高、跳远、长跑、短跑,每一项都是我的强项。

⑧比赛结果出来时,我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跳高和短跑的冠军被她抢走了。我俩又打了个平手。

⑨我仍然不甘心,更加努力学习和加强体育锻炼,我仿佛忘记了想要把她支走的想法,暗自和她较起劲来。

⑩我之所以这么铁了心地跟她死磕,还有一个原因,她虽然对我和同学表现得彬彬有礼,可在班主任面前,总是显出很随意的样子,我觉得她是在向我示威,看,你不敢吧?

同时我心里也对班主任起了些许怨艾,是班主任对她一味的放纵和偏袒才把她惯成这样的。

秋天,学校举行全区体育竞赛活动,一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我和竹君报的都是千米长跑。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赢她。

比赛场地是个环形跑道,竹君在最里面的第一跑道,我在她旁边的第二跑道。发号令一响,我们同时从地上弹出去。第一圈和第二圈,竹君一直在我前头一点点,第三圈和第四圈的时候,有时我在竹君前面一点点,有时竹君在我前面一点点,就像我们的考试成绩,不分伯仲。第五圈上半圈,竹君在我前面几厘米。快到终点的时候,我一咬牙,使出全身力气,擦着竹君的衣服边儿,冲破那条鲜红的彩带。

我一下瘫倒在地上,可我心里蜜甜,眼前浮现出竹君垂头丧气的样子。

班主任走过来,我腾地从地上站起来,准备迎接他慈爱的目光和夸赞。但班主任话一出口,我差点瘫软在地上。他说,组委会决定,我和竹君并列冠军。

这时,我已经知道班主任偏袒竹君的原因了。我仍然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明明我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A】班主任说,就算帮老师个忙好不好?要不竹君会跟他闹的。

班主任伸手从兜里掏出一根跳皮筋递给我,说,算是他的一点歉意吧。

望着班主任头上飘浮的几根白发,我的心软下来。

【B】初二下半学期,班主任和竹君都调到别的学校去了,临走前,竹君来和我告别,说起那次体育比赛并列冠军的事情,她说,她爸爸跟组委会说了很长时间,我是冠军,她是亚军,可组委会坚决不同意,说,按规定,应该取消我的冠军资格,为这件事情,她爸爸总感觉对不起我,让她对我说声对不起……看着我疑惑的表情,竹君接着说,第五圈下半圈的时候,我跑到她跑道里去了。

我把班主任送我的那根跳皮筋挂在床头边的墙上,和那张长跑冠军的奖状挨着。每天,我都会听见跳皮筋对我说,算是我的一点歉意吧。眼睛里便泛起一层雾……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性格特点。
【小题2】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我一下瘫倒在地上,可我心里蜜甜,眼前浮现出竹君垂头丧气的样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班主任走过来,我腾地从地上站起来,准备迎接他慈爱的目光和夸赞。(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小题3】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A】处班主任让我帮他个忙,你觉得这个忙是什么忙?你觉得竹君跟班主任闹的是什么?
(2)【B】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最后一句,我“眼睛里便泛起一层雾”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
【小题5】文章以“一根会说话的跳皮筋”为题,有什么好处?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

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晓枫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枪眼。

⑧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了一下。

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⑪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⑫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⑬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⑭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⑮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选自2020.9《青年文摘》)

【小题1】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用比喻,传神地刻画出作家周晓枫挺拔的身姿,将一个高度自律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B.文中第⑥段写集团领导们坐在后面时分神懈怠,与第⑦段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那“孩子”灵魂的样子。
C.文中第⑪段“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与第⑭段“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两句互相照应。
D.全文紧紧围绕坐姿来写,突出了坐姿里灵魂的样子;第⑫段则插叙了十年后那“孩子”的状况,深化了文章主旨。
【小题2】标题中“灵魂的样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围绕主题讲述了哪两件事?
【小题3】赏析下面两个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
(2)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了一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