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独往;独往之地,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舡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改)


【注释】①望:农历每月十五日。②沙:金沙滩。③童隶:书童仆役。④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⑤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⑥广寒之宫:月宫。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宜(         )             (2)去(         )     (3)往(         )
【小题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2)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小题3】文中             (四字词语)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说说作者通过“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捐 赢 金 买 其 地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小题4】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小题5】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