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不录用

①凌晨三点,他才从网吧里出来,满脑子仍是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刚落地,一个黑影就横在他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②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他慌了:“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一定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③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县里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他这一辈子就完了!”

④“我已经给他够多机会了,可他不珍惜,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他一言不发,满脸通红,心如刀割。他一把拉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种地去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⑤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呢。

⑥但父亲真办到了。那天,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上中学同意让他插班旁听。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求过多少人!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说:“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我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⑦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一年后他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⑧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神情冷漠:“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但是你还保留了学籍呀。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了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⑨一切简直难以置信。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飞起来,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真得无可救药。”

⑩一年过去,他实现了誓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他恭敬地敬父亲酒,父亲却说:“孩子,其实你最应该敬的是你当年的班主任。”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给他讲起往事:

⑪那天,我跟你班主任去给你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我:“老大哥,那天我做得那么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您儿子去上网,又屡教不改,学校要开除他;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正戒掉网瘾。现在我已以他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这样可以为他保留学籍。”我虽不大懂,但感到儿子你还有希望。

⑫几天后,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你们镇上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班主任又嘱咐我:“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我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就没告诉你。

⑬后来,你班主任又偷偷来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你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借这口气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⑭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⑮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小题1】阅读文章⑤至⑭自然段,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及“他”的心理历程。
______,心灰意冷→②下跪发誓,______→③重返学校,暗暗发狠→④______,感激涕零
【小题2】小军同学读书喜欢做批注,读完本文后,他在划横线处作了批注,请你从中解决批注中的问题。
(1)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批注1:“麻利”这个词在这里用得好)请你说一说“麻利”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2)他神情冷漠:“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批注2:这句中的“!”改成“。”更能表现他的“冷漠”。)你觉得这里用句号、问号还是感叹号合适,为什么呢?
【小题3】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小题4】文章结尾写到他到了省城,“我要先去趟附中。”如果你是文中的“他”,见到老师会对老师说什么呢?(不少于50字)
22-23七年级下·安徽芜湖·期末
知识点: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北京,南京

侯发山

①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致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让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②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③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④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⑤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⑥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⑦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⑧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⑨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⑩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得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

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选自《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注:〔鏊子〕烙饼的器具,用铸铁做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
【小题1】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请按照下面的提示,在方框内填写内容。
(1)按“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来梳理。
老歪特想去城里看看儿女,一直没成行。在北京的儿子、南京的女儿请老歪进城。不料儿子让他去南京,女儿让他去北京,老歪十分失望,哪也不去。
(2)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
在北京的儿子、南京的女儿请老歪进城。__________________老歪老泪纵横,哪也不去。
(3)按“期待→破灭”的逻辑关系来梳理。
在北京的儿子、南京的女儿请老歪进城,老歪_______老歪纠结去北京还是去南京。不料儿子让他去南京,女儿让他去北京,老歪的希望破灭了。
(4)按“悬念→结局”的小说技巧来梳理。
儿女请他进城,老歪很纠结。为什么?_________不料儿子让他去南京,女儿让他去北京,老歪老泪纵横,决定在家守着妻子的相片。

【小题2】品读下面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小题3】老歪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读《我的叔叔于勒》片段,完成各题。

【A】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B】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C】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个船上可热闹了。我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朗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你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个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小题1】所选文段是小说的中心部分,结合全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上看这是小说的________部分,作者分________个层、次写出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从希望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的过程。
【小题2】读文中ABC画线句子,请指出各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结合上述对文中ABC句的分析,请你概述菲利普夫妇的个性和共性。
【小题4】文段中的环境描写非常精妙,请分析文段中D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捉虱子的游乐场

①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带着儿子来到大广场的游乐场,却发现往日热闹的游乐场变得一片寂静,仔细望去,竟然有一对衣衫褴褛的母女依偎在那个彩虹状的滑梯上。这对母女旁若无人地晒着太阳,五六岁大的女儿惬意地闭着眼睛,满脸污痕的母亲则仔细捉着女儿头上的虱子,阳光耀眼,她们身上散发出阵阵臭气,让往日里如织的行人全部躲得远远的。

②我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却拗不过五岁的儿子,他用含着眼泪的大眼睛看着我,希望我兑现带他到游乐场玩的诺言。

③无奈,我只得来到游乐场门口,卖票的老人对我说:“票价两元。”我皱皱眉,对他说:“里面有对流浪母女,身上这么脏,还长虱子,能不能让她们出去?”老人看了看我,说:“她们交钱了,有什么理由赶她们出去呢?”

④我无言以对,只好交了钱,带着儿子进入空荡荡的游乐场。

⑤看到儿子蹦蹦跳跳地冲向最喜爱的彩虹滑梯,我急忙一把拉住他,告诉他那里脏,有虱子,没想到儿子眨着大眼睛对我说:“什么是虱子?那里只有两个人啊。”

⑥我一愣神的工夫,儿子已经冲了过去,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令我终生难忘。只见那个蓬头垢面的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带着女儿离开了滑梯,而那个脏兮兮的小女孩见到身为同龄人的我的儿子向自己跑过来,竟然绽开了无比灿烂的笑容,只是这笑容很快随着她母亲的生拉硬拽变成了号啕大哭,那一瞬间,我从那位脸庞模糊、表情麻木的母亲脸上,看到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伤。

⑦母女俩让出了滑梯,儿子却没有去玩,他走到大哭的小女孩面前,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糖,慢慢递了过去,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小心翼翼地接过糖,母亲帮她轻轻剥去糖纸,把糖塞进她的嘴里,小女孩顿时破涕为笑。

⑧我没有犹豫,快步走了过去,轻声对那位母亲说:“让孩子们一起玩吧。”

⑨听了我的话,母亲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瞬间,两行泪水滑过脏兮兮的脸庞,她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放开了紧紧抓住的女儿的手。

⑩看着两个迥然不同的孩子在一起欢乐地玩耍,我心中竟充满了平和与温暖,过了一会儿,儿子竟然也学会了帮小女孩捉虱子,两个孩子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我试着和这位母亲交谈,却发现她不能说话,于是我不再开口,和她一起静静地看着两个孩子嬉闹。我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这位母亲,竟然发现不知何时她已面带微笑了。

走出游乐场时,卖票的老人对我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微笑,他告诉我,这对母女在这儿好几天了,晚上就住在游乐场里。好在民政部门已经联系到了她们的亲人,很快,她们就不必流浪了。这几天她们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快乐过。

这对母女曾遭遇何种变故我不得而知,但在这个捉虱子的游乐场,我却陡然发现,自己的心上,不知何时竟也长满了虱子,那些带着自私、矫情、轻蔑等标签的虱子让我的心灵变得肮脏而龌龊,若没有儿子的善良与单纯,我几乎就会任由它们侵蚀自己的心灵。

走出游乐场,许多目睹我和儿子与那对流浪母女接触的人都对我们避而远之,儿子奇怪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坦然地告诉他,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别人身上的虱子,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心灵才真正长满了虱子。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题2】第段中,卖票的老人介绍了流浪母女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小题3】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1)没想到儿子眨着大眼睛对我说:“什么是虱子?那里只有两个人啊。”(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放开了紧紧抓住的女儿的手。(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何理解标题中“虱子”的含义?
【小题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