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奇妙的克隆(节选)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小题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动物的克隆B.有性繁殖
C.植物的克隆D.克隆是什么
【小题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A.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朴实的特点。
D.还可能有其它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小题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A.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生动形象地说名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D.深入准确地介绍克隆的知识,增添说明的神秘性。
22-23七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
知识点:说明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说明文阅读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节选自《课外阅读》)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科学家认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相对于语言而言更准确,它可以促使群体更团结。
B.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
C.科学家认为,脸红是人类发展出的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D.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了人类“脸红”的原因和社会作用。
B.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C.第⑤段“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中的“最主要”一词删去后原文意思会发生改变。
D.第⑥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小题3】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两则材料中甲、乙两人相关反应的原因。

材料一:一次作业检查中,有几名同学因未完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他同学都涨红了脸,只有多次欠交作业的甲同学面不改色。

材料二:乙司机在开车时不小心撞倒行人,下车后脸色惨白。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美不美,大脑说了算

①那些在很多“凡人”眼里看起来的信手涂鸦,怎么一到艺术家眼里就成了了不得的“神来之笔”?到底是他们夸大其词、装模作样,还是你眼睛出了问题?

②美好的事物谁都喜欢。但“美”同时又是一个神秘而主观的词,对于美的理解和看法,人跟人之间可能相去甚远。比如,面对同一幅毕加索的画,有人激动不已,觉得这简直是传世尤物,但也有人对此毫无感觉——不就是一堆不规则图形的随意拼凑吗?

③你看,不同的审美眼光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那么,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对象时常会出现“有人欢喜有人愁”的状况呢?

④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志愿者观察了 70 幅抽象派绘画作品和 80 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并让他们记录下自己对每一幅作品的喜爱程度。就结果来看,两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得分都很低,志愿者大都反应看不懂这些画作或压根儿没有什么感觉。

⑤随后,学者给他们颅腔的左背外侧前额皮质进行了直流电刺激(向大脑发送的微弱电脉冲,过程中志愿者完全无法察觉)或“假”刺激。结果显示,被直流电刺激过的志愿者对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大大提高了。在他们看来,这些画作无论是视觉冲击力还是情感表现力,都有了更立体而丰富的含义。而接受“假”刺激的志愿者则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⑥看来,“审美”这件事还真是有天赋的。是不是做“画家的料”还得大脑说了算。

⑦其实,不仅“美”的体验可以靠后天大脑刺激,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人为刺激“激发”。比如,一些实验也证实,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能够提高志愿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些之前难倒他们的“奥数”,经过大脑电脉冲刺激,瞬间成为“一碟小菜”。另外,也有一些实验发现,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还能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快地掌握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也使得音乐家能够更熟练地“把玩”一种新的乐器。

⑧除了锦上添花之外,学者发现,对大脑的电刺激还能雪中送炭。比如,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福音。在他们眼里,周围世界的色彩和美好都被压抑遮挡了,而只要找到与之相关的大脑区域并进行电刺激,则有可能唤回他们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⑨但学者也指出,人们还是应该尊重和接受自然规律。除非治病、救人或其他紧急关头偶尔为之,否则,人为控制大脑,以期“升级”自己能力的事儿还是在科幻电影里看看就好。

【小题1】阅读全文,说一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大脑说了算”的。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说说第③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纳米技术锻造广谱解毒新药

孙学军

①因为蛇的种类不同,蛇毒也不一样,这给毒蛇咬伤的救治带来麻烦。如果被蛇咬伤,不仅要及时注射抗蛇毒血清,也要准确挑选合适的类型。所以,人们也一直希望能有广谱的抗蛇毒药物出现,一旦遇到蛇毒问题,便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治愈患者。

②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一种纳米颗粒,就具有这样的潜力,目前体外实验证明效果不错,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北科罗拉多大学蛇类生物学家麦克西认为,这种救治思路听起来非常好,如果进一步优化该技术,有希望解决多种生物毒素中毒的治疗难题。

传统抗蛇毒方法的困境

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每年大约___万人被毒蛇咬伤,其中__多万人被咬死,被咬伤致残的数量更多。毒蛇咬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导致这些危害的关键就是边远地区缺乏足够合适的抗蛇毒药物。

④传统抗蛇毒血清的制造方法比较复杂,首先是提取蛇毒,然后给动物(如马)少量注射,动物接受注射后,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这种蛇毒的多种抗体,这些抗体能结合蛇毒并使之失去毒性。因此,用这种动物的血清给毒蛇咬伤患者注射可以达到解毒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抗毒血清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制造这种血清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药物公司很难获得很好的利润。其次,抗毒血清也必须放置在低温条件下,存储成本也较高。

如何利用纳米技术解毒

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家肯希是这一研究的负责人。课题组的思路是用纳米技术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设计出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结合毒素的强大能力。然后让纳米颗粒和毒素一起排出体外。目前的研究是制造出一种可以结合多种毒素的颗粒。肯希团队选择的目标分子是蛇毒磷脂酶PLA2。毒蛇可以产生数百种PLA2毒素,毒性强弱不一。这种毒素正常情况下可以融合在细胞膜内,研究人员制造的纳米颗粒也有类似细胞膜的结构,能很好地结合这些毒素。但是不同的毒素有不同的结合脂类分子,因此需要制造出各自对应的纳米颗粒。然后将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通过氢键组装在一起,这样的颗粒就可以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PLA2分子。体外实验结果证明,这种颗粒能与不同的PLA2分子结合。经过进一步优化,他们的纳米颗粒在血清中结合PLA2分子的能力非常高。研究者过去曾经利用类似策略制造过抗蜂毒颗粒。不久后,他们将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这种分子的抗蛇毒效果。如果取得成功,研究者将沿着类似思路制造更多能结合更多类型毒素的纳米颗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谱抗毒素药物。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5月)

【小题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何利用纳米技术解毒。
【小题2】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第⑤段中加点词“正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