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眺望灯光

徐厚文

火车在黑夜中穿行。我疲倦地靠着窗,隐约间觉得有光线映入眼帘。我知道离我所住的那个城市不远了,便极力地眺望着那微弱的光,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记得读初二那年,母亲突然生病住院,父亲整天陪护,家里只剩我一个人,有种说不出的自由感。(     )在这段日子里,家里不再有美味的晚餐,不再有笑声,            ,就连一个骂我的人都没有,于是我又陷入一片孤寂之中。

有天晚饭后,一股思念的感觉像火一般燃烧起来——我想见妈妈!这于我还是第一次。夜已深,我顾不上隆冬的寒冷,疯狂地向医院奔去……

我被值班护士挡在了门外,理由是病人已入睡。我沮丧地在医院的草坪上踱步。月亮的微光照着草坪,一片银白,给人一种冰凉的感觉。我猛地抬起头,但见草地尽头的病房大楼灯光星星点点。二楼的那扇窗透出浅浅的白光,窗台上有一株盛开的水仙,我知道那定是妈妈的病房。是啊!那是我亲手削的水仙,妈妈最喜欢水仙花的香味。透过那朦胧的灯光,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微笑,妈妈还没有睡,那她在干吗?一定在和爸爸聊天,或者仍在看那已经读过几遍的《红楼梦》,或许她也在惦记着我。妈妈在家时总想和我说说话,而我却常常不耐烦地称自己作业多,钻进自己房间。我明明看见她黯然的神色却视而不见,直到如今才体会到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啊!

望着那盏银白的灯,虽然是那么微弱却让人无法忽视,我的眼里溢满了泪花。我突然感到那盏淡淡的灯光显得无限明亮,照亮整个黑夜,照亮了我的心房。

⑥也许这就是生活。当许多东西在你身边时你并不在意,一旦失去了就格外想去珍惜。如果当初我在意妈妈的良苦用心,怎会在这小小的灯光面前变得如此脆弱,又怎会借那一缕灯光泄露无尽的感情。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遗失了对爱的感动,而那小小的灯光就好像一颗情感的启明星,让麻木的人找回了心灵的家园,催化了思念的感动!

⑦火车依然不停地向前行驶,渐渐地慢了下来,随着的一声响,我从回想中醒来。眺望着车窗外的灯光,虽然那灯光微不足道,但在黑夜里特别明亮,仿佛告诉我——到家了。

【小题1】根据语境,第段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因为B.但是C.而且D.尽管
【小题2】根据语境,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眺望灯光”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对母爱的渴望,是全文的线索。
B.第段用“微弱”的光唤醒回忆,第⑦段用“明亮”的光表明要珍惜亲情的态度。
C.第段 “我沮丧地在医院的草坪上踱步”表达了看望母亲的犹豫不决。
D.第段“无限明亮”是内心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母爱和亲情。
22-23六年级上·上海·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十一岁的硬汉

葛闪


   ①我们培训的地方,位于大鸭山的腹地里。山左面,是当地唯一一所小学,叫白马小学。山右面,是风景最为纯粹的藏民部落,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月牙湾。
   ②初遇巴瓦,是在夕日西坠的暮色里。彼时,他背着书包正从半山腰往山顶攀爬。见了我们的装束不是本地人,他亦饶有兴趣地和我们攀谈起来。巴瓦的见识颇多,藏族的风土人情、地貌特产等,他都如数家珍。巧的是,巴瓦家正在月牙湾。
   ③为了感谢他的热情,我们便将随身带的零食给了他一点。巴瓦也不拒绝,接了只是拿在手里不拆开,说得带回家给他的母亲吃。巴瓦说,他的父亲采药坠落而死,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体弱多病;做不了什么重活,都是靠编织篓筐出售来养活这个家。他小,不能为家里分担什么,能把这好吃的带回家给母亲,母亲一定会很高兴。
   ④我们为巴瓦的懂事而感叹,又往他手里塞了点东西。当得知巴瓦就在白马小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突然很奇怪:白马小学和月牙湾都位于山脚,两地之间因为旅游开发的缘故,早就铺设了水泥路。可巴瓦,怎么翻山而回?面对疑问,巴瓦告诉我们,其实他从上个月开始每天放学都是翻山回家。
   ⑤看着逶迤崎岖的山路,高高的山峰,我们心想走到月牙湾至少也要一个多小时吧。而如果走山下的水泥路,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的功夫。我们笑巴瓦玩心重,这山上一定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譬如可爱的小动物,奇异的花草……巴瓦面色一正,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说他只是想锻炼锻炼身体和腿上的力度,为两年后上初中做准备。
   ⑥我们一愣,两年后上初中和现在的翻越山路锻炼腿劲有关系吗?我们并不信巴瓦的话,觉得他还是搪塞我们。我们笑笑,也不便去拆穿他的谎言。他看出我们的心思,一下急了,两腮的高原红更加通透,忙着解释,说山里的孩子绝对不撒谎。巴瓦说,两年后他就要去仁巴县城的初中学校读书,学校距离这里足足二十公里远,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因为路途遥远,巴瓦想现在就锻炼,到放假时,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再从仁巴翻山而回到月牙湾了,走起来也就不会太累。
  ⑦我们问他这么做的缘故—因为仁巴县城往月牙湾,也是坦途,且通车。巴瓦腼腆一笑,不停地搓着双手,过了一会才说:“从仁巴到家里,坐车来回要九块钱的车费呢。一年下来,算算得近两百元呢。”
  ⑧我们的心蓦地一软,在为他感到心酸的同时,突然心里也有个疑问:为了节省车费,与其翻越山岭步行而回,那不如直接从仁巴到月牙湾的公路上步行而回了。同样是步行,公路最起码比山路要好走得多了吧,而且安全得多。
  ⑨巴瓦连连摇头说:“那不行。要是从公路上走,肯定很多同学都会看见。那样,就瞒不住母亲啦。母亲要是知道我每次都是步行回来,她会心疼的啦…,,·”巴瓦看我们静默不语,便又补充说道,“再说了,我现在锻炼好了,将来走山路也就脚下有劲,回家也可以快一点,就能帮母亲多做点家务啦。要是走水泥路,永远也锻炼不出脚上的功夫。”巴瓦嘟哝了最后一句,我们的心里却哗哗啦啦下起了小雨。

⑩他要是不言不语,任我们的想象力再怎么丰富,也想不到一个十一岁的男孩舍弃坦途在山路上艰难前行的背后,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动人的想法。孩子的世界里,那些单纯而又美丽的童话,每一个都因了沉沉的爱,而美好得让人心疼。


  巴瓦向我们一一鞠躬,再度对我们表示感谢,然后才转身离开。他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挥手。我们看到,这个年仅土一岁的孩子,在暮色四合的山野中,宛如世间最铿锵伟岸的硬汉,每落一脚,每踩一脚都落地有声!

(选自《中国教师报》)

【小题1】第⑥段“游刃有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
【小题2】细读第②-⑨段,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巴瓦的表现

“我们”的感受
  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藏族的风士人情、地貌特产等。(4)
(1)  感动、感叹
 说为了两年后上初中做准备,从上个月开始翻山回家锻炼腿劲。(5)
(2)心酸
(3)(6)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⑦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小题5】对第⑩段画线句的妙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暮色四合”与文章开头“夕日西坠的暮色”形成呼应。
B.“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和“世间最铿锵伟岸的硬汉”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巴瓦坚毅充满力量的高大形象。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巴瓦坚毅、充满力量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D.运用感叹句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巴瓦的赞叹之情。

秋 思

梁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衣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 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文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彩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小题1】根据要求填空。
(1)文中的保尔指的是前苏联作家               的名著                  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2)请将文中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小题2】作者在第②中着力描绘秋色,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有矛盾?说说理由。
【小题3】第③段中“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一句里“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小题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修辞手法并举出例句。
【小题5】第④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不超过50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小题1】请在第①段中找到合适的词句填到横线上,表明作者观察地点及角度的转换。
_______→走到河心→_______
【小题2】下列关于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游踪结构全文的框架,选取独特的写景视角,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并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
B.文中“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一句属于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以静衬动,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蓝”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C.选文第④段主要借助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由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收束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D.选文的语言用词精准,表现力强,体现出畅达自然与典雅凝练相得益彰的特点。
【小题3】选文写壶口瀑布,第③段却是写“脚下的石”,这一段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选文中对瀑布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结合语境赏析其妙处。
(1)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从划线句句式的角度)
(2)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成点,成雾。(从加点词的角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