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2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______             ②见渔人,大惊:______
③便还家:______             病终: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B.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C.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诣太守,说如此。”一句中,如果把“如此”所包括的内容一一写出来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5】请写出选文中的“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写出两点即可)
22-23八年级下·山东菏泽·期中
知识点:小说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各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并驱如故/又数刀毙
B.将隧入以攻其后/暇甚
C.恐前后受其/盖以诱
D.一狼径/待君久不至,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一文的作者是蒲松龄,选自《聊斋志异》,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B.《狼》一文的语言生动,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狼的形象。
C.《狼》中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D.《狼》一文的故事情节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越!”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焉之:到哪里。④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与人期行,相而去          ②元方入门不
③魏文侯与虞人             往,身自罢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小题3】用“/”给文中划浪线句子断句,画两处。
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哉
【小题4】【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论语>十二章》中哪句话与这个主题一致?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