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为祖父种棵树

叱狼

①祖父生前爱种树。在老屋后面的野坡上,800多棵树都是他种的。

②我小的时候,跟他去野坡上刨坑种树时,他曾自言自语地絮叨过很多次:种树就等于给子孙种下了财富!我懵懵懂懂,于是忍不住问:啥财富哩?等树长大喽,砍了去卖钱吗?他用粗糙的大手捏捏我的小脸蛋,笑着摇摇头: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哩!

③在祖父心目中,树的品种不同,分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白杨树和洋槐树,祖父会高看一眼,所植的地方往往地域开阔、土质优良、光照充足。祖父究竟是怎样考量的呢?我暗自猜度,大概这些树种不仅适应北方老家的气候环境,而且更容易成材。而枣树,祖父则冷眼相看。祖父不好烟酒,平日里,喜欢抓把干枣塞进布褂子的口袋,干活累了,就半蹲在田间地头,掏出来三五颗,嚼着吃。然而,那些让他一饱口福的枣树,他竟然种在野坡的边边角角。

④野坡上碎石遍地,土壤是很贫瘠的,可祖父所种的树苗都很茁壮。种树时,祖父会背几筐好土,培壅在树坑里;旱季里,祖父又往坡上一担担挑水,一棵棵浇灌;农闲时,他还挖了圈肥去秧树苗。

⑤修剪树木,祖父差不多是自学成才的。他年轻时,仅在镇政府大礼堂听了半天果树修剪讲座,就自己琢磨着干起来。冬季的暖阳天,他把人字木梯搭在树旁,拎着锯子或者大铁剪子,爬到枝杈间。他修剪一枝一杈,都要左瞄瞄右瞅瞅,生怕锯错了,或者剪得长了短了。他神情投入、神态严谨,如同雕琢一件心爱的艺术品。经过祖父打理,那些树个个昂首挺胸,八面威风。

⑥祖父对那些树是有感情的,从来不许任何人去攀爬或折枝。那年槐花盛开时节,邻居家的毛驴蹿上野坡,啃了一棵一人多高的洋槐树,还撇断了两个侧枝。祖父过后见到了,气得嘴唇打哆嗦。后来,他找来白石灰,搅拌成浆,用刷子在槐树伤口处涂抹,小心翼翼又战战兢兢,生怕弄疼了那棵已经受伤的小槐树。

⑦为了我,祖父曾忍痛割爱砍过树。我尚未读小学,父亲就撒手人寰了。我读高中时,祖父已年近七旬,体质也每况愈下,每年除了粜粮食换钱,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面对捉襟见肘的家境,高二时,我背着祖父放弃了学业,跟随同乡去煤矿打工。两个月后,祖父知道了,硬把我拖回去。在土炕东边的木柜里,他翻出一摞钱,说:学业为大,万万耽误不得哟!这些钱够你两个学期哩。我正开心着,却得知这钱是祖父伐树换来的。祖母说,被伐掉的那棵杨树,比我还要年长四五岁,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了。一口气跑上野坡,找到挖掉树墩留下的土时,我鼻尖顿时酸得要命,眼泪也扑簌簌落了下来。祖父拍拍我的肩膀,强笑着说:坑,不填咧。明年开春,再种!

⑧被伐掉的那棵树,延续了我的学业,后来我考取了一所军校。这让村里人很羡慕,都说我的福运来自祖父种树积德,滋养了好风水。祖父每次听了,和善地笑一笑,不接话茬。我毕业后第四年,祖父突发疾病,驾鹤仙逝了。祖父在秋天打枣的时节,邻居说,祖父最后的愿望是想吃颗鲜枣,但把枣塞进嘴里,他却怎么也嚼不动了。

⑨转眼很多年过去了,祖父所植的那些树木依然茂盛地生长着,早前那片荒芜的野坡已然成了郁郁葱葱的林田。记得明朝散文家归有光曾在《项脊轩志》里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祖父离世那年春天,他也曾种下三棵白杨树,如今已有碗口粗细了,可是,曾经培植它们的人早已远去。

⑩春天又来了,清明节也快到了,我想回一趟老家,去野坡林地里走一走,摸一摸祖父手植的那些树,然后再为祖父种棵树,种上一棵枣树,就在他的墓旁……

(选自《中国绿色时报》,有删改)


(1)文章叙述了祖父与树的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完成下面的内容梳理。
不同树种在不同地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救助受伤的小槐树→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经过祖父打理,那些树个个昂首挺胸,八面威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后来,他找来白石灰,搅拌成浆,用刷子在槐树伤口处涂抹,小心翼翼又战战兢兢,生怕弄疼了那棵已经受伤的小槐树。(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文章引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为祖父种棵树”含义的理解。
22-23七年级·全国·随堂练习
知识点: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婆婆纳

宋梅花

①婆婆纳开在三月,紫蓝色的小花儿,像田埂上的星星。

②每年婆婆纳开时,南门口的人都能闻到铜婆煮的果茶香。听说,煮果茶,是铜婆的家传秘方。

③铜婆无儿无女,很勤快,每天清晨提着一对水葫芦去河对岸打水。铜婆顺着岩板儿路,一直走到码头。船工们说,这整个庸城,起得最早的怕是铜婆。

④河对岸草滩上有股水,从草根下沁出来,随便喝一口都是甜的。久而久之,那股水沁出来一个坑,常年不竭,河对岸那些菜农们常排队舀了背回去喝。河这边去背水的也多,坐渡船过河。铜婆每天早上跑几趟。南门口买果茶的人,都会盯着铜婆那把錾花大铜壶。大铜壶放在两个铁轮的火炉上。铜壶和铜婆有些不相称,铜婆瘦,铜壶圆,铜壶身上錾了许多花花叶叶,壶盖和壶口分别雕有龙头和龙尾,壶把上还用铜环儿连着一把两根筷子长的小铜棍。喝茶的人说,这果茶果然名不虚传,香,上面还漂着油花花儿。有人猜测,那把大铜壶里肯定有秘密,不然,果茶咋会那么香?铜婆知晓这些话后,丝瓜络样的脸上不见任何表情。

⑤有一天,南门口闻不到果茶香,冒热气的大铜壶也没见着,一打听,原来铜婆背水在河边鹅卵石滩崴了脚,出不来。足足两个月不见出摊儿,这让喝惯了她煮的果茶的人怪不自在。那把大壶,那一摞整整齐齐有缺口的茶碗,总让人念想,天天都有人打听。这时,铜婆却放出话来,要卖大铜壶,不再煮茶卖水。铜婆可能对那把铜壶有感情吧,即使卖,也给铜壶定了个天价,让人听了有些发愣。不出几天,庸城都晓得铜婆要卖壶。

⑥半个月过去,铜婆的壶还没卖掉,价格实在是高了,街坊们说着说着都摇头。又过了一个月,铜婆又放出话来,谁愿意买铜壶,传授他煮果茶的秘诀。大伙一听又纷纷摇头:“果茶生意是绝活儿,是个做得的活儿,但一碗果茶才卖多少钱呢?那铜壶倒像是金壶呢,得赔上大半个家当,不成,不成。”

⑦铜婆的壶,实在太贵了,庸城人议论纷纷,没人敢买铜壶,只能在心里惦记冒着油花花儿的果茶。

⑧有天,天刚蒙蒙亮,南门口有人起得早,经过铜婆住的巷子时猛然看到那把铜壶放在巷口便跑进去喊:“铜婆,铜婆,壶不卖了吗?又开始煮果茶?”

⑨铜婆听,忙开门出来,两只小脚跑得飞快。很多天没见,铜婆更瘦了。铜婆跑出巷口,一把抱住那壶,如获至宝:“哎呀我的壶啊!你是跑到哪儿去了呀……”

⑩原来,铜婆的茶壶被偷走了,崴脚是假。那天她从河边背水回来,壶便不见了,门板上的铁扣绊,被敲掉了。

⑪庸城人笑说,人老成精,那强盗偷走了壶,却无法卖,铜婆替他喊价了,只好乖乖送回来。

⑫庸城人又能喝着铜婆煮的果茶了,但果茶似乎少了香味,和老木叶茶没区别,大伙喝着,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更奇怪的是,铜婆请南门口苏先生帮写了个招徒启事,铜婆要传茶艺。铜婆收徒只有一个条件:力大能搬壶,会搅茶便可。原来,煮果茶是要搅得好。庸城人说怪不得好喝。

⑬一个月后,河对面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黑黑的后生走到铜婆摊前,一来便叩头,要拜师,铜婆不应就不起来。铜婆一问,是个诚心来学茶的,便收下了。

⑭铜婆不用去背水了,那后生是河对面的人,熟门熟路,背水便是他的活儿了。

⑮后生是个孝子,每天帮铜婆做事,要求不高,只每天要两碗果茶带回家给家里老母亲喝。铜婆点头应允。但生意却似乎没以前好,果茶不香了。

⑯庸城人说,果茶不香,铜婆为何要收徒,传不出真艺收徒弟做甚。庸城人说着说着,铜婆便病了,这回是真病。一日,她把后生喊到床前:“我煮果茶这人间陋活儿,真要学之人寥寥无几,你来学,说明有缘。这果茶如今少了一味,是不能香的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可增这茶的味道,就是铜壶上的那根环棍儿。可惜,当时那茶壶回来之日,便没见了那根铜环棍儿。搅茶是个巧活儿,没了这茶棍,茶艺学来何益!你还是回家好好侍候老母亲吧。”

⑰后生一听,转身出巷口坐船,跑回家。几天后,气喘吁吁又跑回铜婆面前,手里多了样东西。铜婆一见,眼一亮,平静地说:“果茶又要香了。这不是普通的铜棍儿,是我爷爷的爷爷当年在几百来种香料里熬制出来的料棍儿,缺了它,果茶就不叫果茶了。你那时知错退壶,却掉了这根环棍儿。”后生一听,羞愧难当,长跪不起。

⑱铜婆又说:“这茶壶沉,不是一般人搬得动的。你一来,我便知道是你搬走了铜壶。因为铜壶上那个环棍儿,要取下来才能扣住手搬起铜壶……”第二日,果茶的香气弥漫了半条南门街,听说,铜婆收的那个徒儿待她如亲娘,庸城人说,是果茶的香气,给铜婆送来了一个儿子养老。

(选自《金山》2022年第7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的婆婆纳”这个标题一语双关,暗示了无儿无女的铜婆最终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B.小说写后生学茶艺,报酬只要求每天两碗果茶,是为了刻画一个沉迷于茶艺的学徒形象。
C.小说取材于社会生活,设置一波三折的情节,细腻地写出了人世间的温情与人性的美好。
D.“铜婆一见,眼一亮,平静地说”,“平静”表现了铜婆早就知道环棍在后生那的心理。
【小题2】根据文中“铜壶”这一线索,在方框内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小题3】根据提示,结合文章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铜婆跑出巷口,一把抱住那壶,如获至宝:“哎呀我的壶啊!你是跑到哪儿去了呀……”
(2)庸城人笑说,人老成精,那强盗偷走了壶,却无法卖,铜婆替他喊价了,只好乖乖送回来。
【小题4】文中的“果茶香”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夜半搭车

吴港

①吴启是名汽车修理工,这天,他在乡下修好机器,急着返城,可还是没赶上最后一班车。

②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吴启尝试着拦顺风车,然而陆续有七八辆车从他身边疾驰而过。也难怪,地方偏僻,哪个开车的没点儿防范意识?看来余下的十里路,只能辛苦自己的两条腿了。

③正想着,又有一辆车从后面开过来。吴启此刻已不抱希望,但还是扬了扬胳膊,出乎意料,那车竟然慢慢停在了吴启身边。司机摇下车窗,吴启忙说想搭车回城,司机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车上人满了。”

④吴启望了望车内,见前排还坐着个女人,看样子与司机是夫妻;后面有一对老年人和一个半大小子。吴启正失望,却听女人说:“让他上来挤挤吧。”

⑤吴启心中又有了希望:通常情况下,老婆发话,老公都会言听计从。谁知司机很是较真:“不行,增加一个人就超员了。”那口气不容商量。

⑥吴启忙说:“天都快黑了,不会有警察查车的,万一被抓挨罚,钱由我出。”司机说:“不是钱的事,你再等等后面的车吧。”说罢,他递出一瓶矿泉水,便将车开走了。

⑦吴启眼前一片黑暗,又走出不远,却见前边那辆车停了下来,于是心想:是不是那家人一时心软,愿意搭我一程?他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一看,原来是汽车出故障抛锚了,司机正闷头鼓捣发动机,而他那一脑门儿的汗说明,他不是个行家里手。

⑧平时若遇上这种事儿,吴启总会出手相助,现在他却不怎么情愿:既然你不帮我,我何必管你的闲事?他绕过那辆车,没走几步又停了下来,他心有不甘,手也发痒:堂堂一个手艺人岂肯错过这“露一手”的机会?

⑨吴启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司机夸赞道:“师傅技术高超哇!”吴启说:“干这行十几年,这点小毛病还不手到擒来?”司机笑着说:“车修得好,也会开吧?”吴启回道:“那当然,各类车没我不能开的。”

⑩“真的吗?”司机问。

⑪“谁还唬你?”吴启说着拿出驾驶证给对方看。

⑫车上的女人递了一块布给吴启擦手,司机突然凑上去,对着她耳朵悄声嘀咕。女人说:“行吗?”司机说:“行。”随后他告诉吴启:“上车挤挤吧。”吴启心头重新亮起了灯。司机又说:“刚才大灯把我眼睛晃了,视线不清,你来替我开车吧。”这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于是司机摸黑走到另一侧打开后门。

⑬一路上开着车,吴启没再听车主说过话,大概放吴启上车,他还是有点担心。但车里黑漆漆的,吴启都看不清后座的人,更没法看那男人的脸色。

⑭几人一路谈笑着开进城区,吴启说再过一个路口就到家了。可偏偏就在路口前,他们被几个检车交警拦了下来。一名交警先查验吴启的驾照,然后拉开后门往车里瞧。吴启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超员一人扣六分,罚二百。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只听身旁的女人叫了声“小李子”,那名交警忙应声:“哟,是嫂子呀,刚才没看见。”说罢,他便摆手放行。

⑮躲过一劫,吴启问道:“那交警你认识?”女人笑着说:“那帮小兄弟我都熟。”吴启说:“有熟人啥都好办啊。”

⑯车停到吴启家小区门口,他下车摸出一包烟,想酬谢车主,可他拉开车后门往里一看,咦,那人并没有在车里。女人说:“别找了,他在后边呢。”

⑰吴启惊讶道:“哎呀,多遭罪!早知道这样,应该我藏在后边才是。”可当他掀开后备厢车盖时,又吃了一惊:里面空空如也。

⑱女人无奈地说:“我是说,他在后边走路呢。”吴启忽然心头一热:“啊?为了不超员,他竟然替我走这十里夜路?他这人……也太较真啦!”

⑲女人笑了:“谁不较真他也得较真,因为他本身就是管这个的呀。”

⑳吴启猛然醒悟,原来那较真的人是一名交警。

【小题1】这篇小说通过“意外”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波澜起伏。请仿照示例,概括相关情节。(每点不超过15字)
吴启不抱希望地拦车,车意外停下_____________车开走没多远,却意外抛瞄_____________到家后,吴启意外发现司机没上车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绕过那辆车,没走几步又停了下来,他心有不甘,手也发痒:堂堂一个手艺人,岂肯错过这“露一手”的机会?

【小题3】小说结尾交代这位爱较真的司机的身份是交警。其实,前文多有伏笔,请摘录两处。
【小题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吴启”,有人认为是爱较真的“交警”,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现代文阅读。

长眉驼

①一峰母驼带着两只小驼在沙丘中间不停地转来转去寻找草吃。不远处,一只不知叫什么名字的动物已倒地多日,只剩下了白森森的尸骨。两个小生命好奇地跑到跟前,用嘴去拱。尸骨下本无草可吃,但它们却甚为好奇,拱着尸骨玩得很开心。母亲在一旁默默看着它们,眼睛里有了一层怜mǐn   ),同时也有了一层酸楚——作为母亲,今天带子女出来却一无所获,它内心一定很不好受,但看着两个小家伙这么高兴,它便让它们先玩一会儿,不急着带它们去觅食了。看着它,我突然觉得它身上在这时显示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母性

②玩了一会儿,它们才想起妈妈,回到了它身边。它们又往另一个沙丘走去。别的长眉驼都因为有草吃而停住了脚步,只有它们得继续往前走。行之不远,它们运气转好了,找到了一株草。两个小家伙高兴极了,张嘴“咔察咔嚓”地吃了起来。母亲一口都不吃,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两个爱子,一副很满足的样子。不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吃完了,回到了母亲身边。一株草的叶子转瞬间都不见了,只留下了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但母亲从这光秃秃的枝条上仍然看到了希望,它卧下身子,把嘴伸过去啃两个爱子忽略了的残叶,它甚至把它们啃过的地方又啃了一遍,将残剩的一点点叶根啃进了嘴里。

③长眉驼在沙漠中吃草,我和叶赛尔坐在一根木头上聊天。说着说着,便说到了长眉驼的死。

④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牧民的一峰母驼下了两只小驼。它带它们出去寻找草吃。其实,冬天的沙漠中没有草,母驼带小驼出去,也就是从冻土中扯出几根草根,喂到小驼的嘴里。它们出去一般都不会走远,主人也便放心地让它们去了。

⑤黄昏,起了暴风雪,天地很快成一片灰暗。母驼和两只小驼迷路了,它们原以为向着家的方向在走,实际上却越走越远。半夜,母驼为了保护小驼,在一棵大树下卧下,将两只小驼护在腹间,然后任大雪一层又一层落下。那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冷到了零下四十多摄氏度,而地上的积雪也有一米多厚。风在( )肆,像是天地间有无数个恶魔在吼叫

⑥那一夜间,母驼就那样一动不动地护着两只小驼。它身上的雪越积越厚,寒冷像刀子一样刺人了它的体内。但它仍然一动不动,两只小驼已经熟睡了,它用两条前腿和腹部为它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卧床。

⑦第二天中午,暴风雪才停了。人们找到它们时,母驼已经死了,两只小驼国着它在哀号。风已经停了,但它们的哀号仍像风一样在雪野中飘荡。

⑧沙漠虽然干旱,但在沙丘中间却总有小河或海子,是牧民每年放牧的首选。有一年却发生了奇怪的现象,牧民们进入沙漠牧场后,到处都找不到小河或海子。水莫名其妙地干了。没有水,人和牲畜便都无法存活,牧民们于是决定向别处迁徙。但转了好几个地方,却看到的是同样的境况——没有水。

⑨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骆驼可以找到地下水。人们马上从畜群中放开了几只骆驼,它们很快就明白了人们的用意,低着头向四周寻去。一天过去了,它们没有找到水。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没有找到水。第三天,人们已经对它们不抱希望了,打算赶着牲畜到另一个地方去——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那个地方有水。就在上路的时候,却发现一峰骆驼失踪了。大家在一起碰头,觉得一峰骆驼与已经好几天没喝水的畜群相比,毕竟只是一峰,而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为高群找到饮水,否则它们会一个个倒在沙漠中。

⑩经过几天的迁徙,他们终于到了一个有水的地方。那峰失踪的骆驼一直没有消息。牧民想,它过几天后可能会沿着畜群的蹄印跟到这里来。

⑪一个多月之后,传来了一个消息,在那个所有的小河和海子干枯了的沙漠里发现了地下水,不远处躺着一峰死了的骆驼。正是那峰被人们认为失踪了的骆驼找到了地下水,然后便一直在那儿等牧民。但牧民们却一直没有过去,它饿死在了那儿。

(节选有删改)

【小题1】根据拼音写字。
怜mǐn( )   ( )
【小题2】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我突然觉得它身上在这时显示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母性
【小题3】从全文看,第③段的作用是______
【小题4】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
风在zì肆,像是天地间有无数个恶魔在吼叫。
【小题5】请简要概括文章写了长眉驼的哪些事情。
【小题6】读罢全文,你对长眉驼有哪些了解?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