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9
阅读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第5~11段,回答问题。
(1)牧羊人的居住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特点?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3)第11段作者转述牧羊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22-23七年级·全国·随堂练习
知识点: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 闪

⑴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⑵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

⑶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⑷也有同学去摸过,硬邦邦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其实,有同学曾经试过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是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⑸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⑹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任是谁也没有想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⑺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⑻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⑼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⑽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⑾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⑿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⒀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情节的梳理。
背袋上学,留下谜底——(           )——(          ) ——悬念揭开,深受感动
【小题2】细读第⑺节,洛宁命运的“无情残酷”表现在哪里?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品析。
⑴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
⑵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了一般,痛入骨髓。
【小题5】第⒀中“我”从洛宁家出来,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将这幅画面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

最后一课

范子平

①李老师是路屯小学的老民办教师。

②我舅家就是路屯的。路屯村子不大,小学也小,学生最多时有三四位老师,那时李老师被称作校长,但他带两个班,教书任务量仍是最大,后来慢慢就剩下他一位老师了,复式班,李老师教课照样出成绩,乡里统考成绩排名没有落后过。

③李老师在路屯教书,一晃二十五六年了,模样慢慢变老了,头发稀了,眉毛淡了,脸皮糙了,唯有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依旧洪亮动听,经常穿过学校教室的后窗传到大路上。

④前年我在路屯办了个文具厂,跟李老师碰头磕面次数就多了,有空我也去学校找他聊,慢慢就熟了。路屯跟周边村子一样,村民都争着出去打工,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李老师提起来长吁短叹。有的庄稼地荒了,村子大街小巷上,感觉越来越冷清了。有的家院长期关门闭户,开着门的也多是依门坐着老头儿老太太。李老师也迂执,每次见面,不仅给我说学生走掉几个,而且还要细细给我介绍走掉的学生情况,他们的名字,学习成绩,还有爱好和特点。比如说到张攀同学,李老师说,他小名叫有才,我给他爹叮嘱了,是真有才呀!一点就透!那课文你讲半截他就全会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乡统考就没有下过前十来名。要是不耽搁,能一直上到高中,考大学肯定985,现在跟他爹娘去深圳了。我说过他的爹,你要是光说挣钱,不顾孩子上学,那不是捡芝麻丢西瓜,是捡芝麻丢灵芝啊!

⑤这天从小学经过,正好闹钟铃响,下课了。我见李老师一手揽着一个学生从学校走出来。我打招呼说,放学了李老师?李老师点点头,把两个学生送出校门,回过头苦笑着说:就剩他俩了。可,两个学生也得叫有学上啊。

⑥这次去南方谈生意好久才回,我到厂办处理了一些杂事,又休息了一会儿,就信步出门,鬼使神差就来到路屯小学的校园。我脚步轻轻的,恐怕打扰了李老师的讲课。

⑦也许跟我自己的心绪有关系,我觉得今天李老师的声音尤其激昂,后音还带有一种悲壮感,传入我的耳膜,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房。

同学们,上次咱学的岁寒三友,指什么呀?对,松、竹、梅,其实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被推崇呢,是因为拿来比喻和象征人的品格高尚,意志坚强……

在咱们课外阅读里,还有什么以物喻人的呢?对,莲花、菊花、牡丹、杨树、柳树、蜡炬、高山、大海……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以花生喻人的。

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几件事?对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谈了哪几个方面?对!归纳起来,就是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们要记着这个做人的道理。好了!同学们,这是最后一课,你们到家要自己学呀。

⑪最后一课?我被吸引着,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李老师昂立在讲台上,背后黑板上是一行行漂亮的板书,粉笔末飘满他的肩膀,一只手还紧握住一个粉笔头。脸上淌着汗水,一绺头发散落下来粘在额头上,眼镜已经从鼻梁上掉下半截,透过眼镜的目光,满怀希冀地凝望着讲台前边。

⑫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教室里空空如也,一个学生也没有!我惊呆了,说:李老师,您……

⑬李老师喃喃自语地说,备好的课总要讲完吧……姜大明和吴小花也走了!

⑭我说,咱小学没学生了?

⑮李老师转过头来向着我说,他们的爹妈,打工都在大城市,他们的孩子去了,不会辍学吧?

⑯我犹豫了一下,说,不会的。

⑰李老师说,你说得对!他们的爹娘都知道,不上学是不会有出息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3月,有删改)

【小题1】【理解分析】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标题“最后一课”,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暗含了文章主旨,意蕴丰富。
B.本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既能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又能避免叙事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C.从第②段的叙写中,可以看出李老师是一个只追求成绩、重应试教育的老师。
D.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不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亲切感,而且通过“我”串联了小说的所有情节,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很好地把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结合起来。
E.本文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塑造了李老师这个丰满典型的乡村教师形象。
【小题2】【分析鉴赏】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⑪段划线句子。
脸上淌着汗水,一绺头发散落下来粘在额头上,眼镜已经从鼻梁上掉下半截,透过眼镜的目光,满怀希冀地凝望着讲台前边。
【小题3】【分析探究】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探究李老师身上有哪些可贵的教育理念?

被风吹过的夏天

①从写字楼里出来,已经晚上10点半,无休止的加班,令我心情无比郁闷。接到一开超市哥们的电话:今天倒霉,收到一张50元假币,请你去大排档吃夜宵,花了它。

②盛夏的夜晚,没有一丝风,马路上释放着白天太阳蒸烤过的热浪,空气闷热得让人窒息。据气象报说,夜里有一场暴雨降临。

③两瓶啤酒下肚,我已经醉眼迷离,忽觉一阵清风飘过,两位先生,我可以为你们唱首歌吗?眼前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孩,一袭白色连衣裙,长长的马尾辫,身背一把吉他,干净得像一潭泉水,行,我们点两首歌。(1)哥们向我挤挤眼,拿出50元递给女孩,女孩说:好的,那我找你30元。”“不用找,给我们唱5首吧。

还记得昨天,那个夏天,微风吹过的一瞬间,似乎吹翻一切,只剩寂寞肯沉淀……天籁般的嗓音,伴着吉他清脆的音乐,很久没有听到这样清澈纯净的歌声了,仿佛一阵清风吹过,所有的喧闹都静下来,直到一曲结束。

⑤刚唱完两首,突然一阵狂风卷起漫天黄沙,伴随着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一时间排档上的人作鸟兽散,我匆匆和哥们告别,跨上了一辆公交车,似乎听见女孩在喊:还没唱完呢,找你们钱!

⑥外面大雨瓢泼,公交车摇摇晃晃,几乎将我摇睡着了,朦胧中一袭白色长裙在眼前飘荡,还有一把吉他在前晃动,唱歌的女孩和我坐在一辆公交车上。

嗨,你好。我敲了敲吉他,女孩回过头来警惕地看着我,把我当做街头搭讪的小混混了,刚才你在我们那唱歌的,你忘了?”“哦,不好意思,还应该找你们钱呢。(2)女孩羞涩笑着去掏钱,我心里骂自己混蛋,嘴上说:这样吧,我给你20元,你把那50元给我,明天我还给朋友。

⑧路上女孩和我聊起来:她家原来开了一个效益不错的工厂,父母宠她像公主一样,从小培养她学音乐。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上半年,上游的原料供应商拿着她父亲100万元货款跑路了,父亲又气又急。一下子得了脑梗,母亲一个人支撑着工厂,机器关停一半,家里的钱只够维持工人工资,快撑不下去了。她只有趁着暑假,白天在医院照顾父亲,晚上出来唱歌为自己挣学费。

你毕业以后做音乐老师?我问道。我是独养女,毕业后要帮着打理工厂,等家里情况好转了再做音乐吧!女孩回答我。

⑩不知不觉快到站了,她向我道别,站起来准备下车,我迅速掏出钱包抽出一百元,塞进她的吉他音孔里。打开车窗,雨已经停了,凉爽清新的夜风,一下子涌进车内,我的头脑清醒了许多,突然想起什么,我将头伸出窗外双手拢在嘴上大喊:哎,你回去一定要弹吉他,唱那首《被风吹过的夏天》!

⑪汽车已经发动了,马达的轰鸣声淹没了我的喊声,我只看见那个背着吉他的白色身影,在路旁向我挥手告别,越来越远。

⑫我想,我会记得这个被风吹过的夏天……

【小题1】以“我”为陈述对象,填写个表格内容。
情节地点具体内容
开端大排档跟朋友喝啤酒,吃夜宵,听女孩唱歌
发展公交上(1)
高潮、结局公交站(2)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女孩是个怎样的人。
【小题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哥们向我挤挤眼,拿出50元递给女孩……
(2)女孩羞涩笑着去掏钱……
【小题4】请分析“被风吹过的夏天”这一题目的妙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