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拂乱其所为       行:行走
D.唯不终       惧:害怕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将批注补充完整。
例句批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以左边的例子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探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问题,论述了“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
22-23八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历史事件类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世说新语》(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其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小题1】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     )             (2)贼(     )
【小题2】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小题4】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句原文,加以证明。
【小题5】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事例。在今天,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所欲也/是进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鱼而取熊掌者也/屋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死者/万钟我何加焉
D.所识穷乏者我与/一狼骨止(蒲松龄《狼》)
【小题2】结合文章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褚遂良)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贞观之治,良有以焉。

(选自《新唐书·褚遂良传》)


注:①帝:唐太宗李世民。②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③有:或许。④良:确实。⑤以,原因。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空   乏其身        皆若游无所依
B.然   后能改        并怡自乐
C.色   征于            未尝稍降辞
D.国   恒亡            怀乡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题3】语段(一)是如何从个人方面论证“生于忧患”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4】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概括国家兴盛的条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