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4
请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麦收

(1)午后的太阳火辣辣地炽烤着刚刚收割过的麦田,也因为刚下过雨,热气蒸腾,隔着车玻璃仍感受到滚烫的热浪。

(2)推门进院,只见母亲背对着大门,盘腿席地坐在院子里,用棒槌一下紧着一下捶打着一堆麦穗。短袖衫湿漉漉地紧贴在后背上,脖子上晶亮的汗珠一道道往衣领里钻,头上的白毛巾落满了厚厚的麦灰尘土。母亲捶打几下就用棒槌再搅腾搅腾,麦子就杂着麦糠落下来了,而院子里也沸腾起阵阵麦尘。

(3)“哪来的麦呀?咱不是没种地吗?”我有点气急而心痛。

(4)“我下地拾的。”母亲回过头,声音怯怯的,她就怕儿女责怪她。母亲的脸红通通的,皱纹里填杂着汗水麦锈的混合物。

(5)“现在都是大型收割机收麦,地里咋还会有麦穗?”我拉起母亲的右胳膊,手腕内侧一条两寸长的伤疤触目惊心,摸上去硬硬的,似乎能摸到里面埋着的钢板。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

(6)母亲抽回手扭身摘下院子里种的顶花带刺的黄瓜给我,说:“今年的干热风连刮了几天,收割机就碰落 了好多麦穗头,还有地头边界收割机拐弯碾压掉的也可多,我闲着难受,就去拾了。”

(7)“你腰不疼了?你胳膊不疼了?你血压不高了?钢板动了咋弄?”我连珠炮似的诘问。

(8)“我血压真不高,昨儿还量的,我腰腿哪儿都不疼。”母亲安抚似的笑了。她站起来直了直腰,三寸长的伤疤顺着腰椎在汗湿的衫子里若隐若现,唯恐我不相信,她又跺了跺脚,嘴里重复着说:“哪都不疼,哪都不疼,真的不疼……”

(9)我苦笑了一下。母亲去洗脸了,吃着鲜嫩黄瓜的我陷入了沉思。

(10)去年的五一,一辈子连头疼脑热都极少有的母亲骑三轮车拐弯太猛摔到了路边沟里,手腕骨折,腰椎骨折。近七十岁的年龄做了大手术,手腕、腰椎都被植入了钢钉、钢板。医生嘱咐她必须卧床休息三个月,以后也不能干重活了。一辈子闲不住的母亲精神一下子垮了,躺在床上总觉得自己成了废人,天天长吁短叹暗暗垂泪。在一大家人的照顾安抚下总算能下地走路了,可她自从两脚挨了地就再也不愿意闲着,就是用一只手也要抢着洗碗擦桌子,不让干还生气。在儿女的强烈坚持下,她才极不情愿地把家里的地承包给他人种了。

(11)陪着母亲说了一会儿话,看到邻居纷纷下地,她就有点坐不住了,开始催我走。看我没有想走的意思,只好对我说,她着急去地里拾麦,又怕我不让去。“这还热着呢,你晚会儿再去吧?”我央求她。“真的不热,地里有风。你看人家都忙着种玉米种芝麻种豆子,麦穗都没人拾,如果再下雨就该发芽了,多可惜呀。”

(12)我无言以对,就说,我和你一起去吧。母亲推我进屋死活都不让我跟她下地。她胳膊下夹起一个旧化肥袋,又灌上一壶凉开水,就把她胖胖的身体投入到热辣辣的阳光里了。走了几步,回头告诉刚午睡起来 的父亲,过一两个小时开着三轮车顺着东地去找她,她把麦穗放到车里还能再多拾会儿。

(13)帮着父亲把院子里的麦糠麦子用簸箕分离簸净,他叫我撑开窗台下的化肥袋把麦子倒进去,我看到已有满满一袋了,这可都是一穗一穗拾起来的啊。父亲说,人家下地我和你娘也下地,别人忙着收种,我俩就拾麦。谁能想象得到,父亲是一个月前因消化道出血还住在重症监护室里被医生下过病危通知书的人呢? 唉,这两个闲不住的人啊!父亲说,年老了觉少,闲着更睡不着,这几天天天下地,晚上倒床上就睡着了。我无奈地笑了。

(14)想起我小时候,清早四五点,母亲就把我们几个大点的儿女从睡梦中扯起来下地。那时候是用手割麦,收种时间扯得特别长,农民得和天气抢粮食。我们挎着比自己还大的竹篮子去拾麦,还比赛看谁的篮子先拾满呢。母亲说,人勤地不懒,地懒人没饭。

(15)看到侄女在屋里写作业,我问她奶奶这几天下地让你跟她拾麦不,侄女说,奶奶不让我跟她去地里,说太热了,叫我在家好好看书学习。我抚摸了一下她的头,呵呵笑了。

(作者:张艳伶   来源:《周口日报》2020-05-29)

【小题1】这篇作品的标题很值得品析,请你回答:为什么要在“麦收”前面加上“母亲的”?母亲的麦收其实代表着她怎样的品行?
【小题2】如果让你感情诵读,第(7)段画线的句子你将用什么语气读呢?谈一谈你的理由。
【小题3】从记叙的顺序角度来看,第(10)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阅读本文后,怡宝同学写了“阅读感悟”:文中写母亲 “胳膊下夹起一个旧化肥袋,又灌上一壶凉开水,就把她胖胖的身体投入到热辣辣的阳光里了”;《背影》中写父亲“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都是描写肥胖的身影,季节不同,动作不同,却同样的叩动我们内心。请你谈一谈怎样不同的季节和动作?又分别在哪一点上叩动我们内心?
20-21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满怀好奇心的少年的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著名的民歌手贺玉堂,在他的窑洞前,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

⑥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⑦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⑧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⑨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⑩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这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⑪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⑫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⑬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⑭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选自2022.3.4《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多次写真武洞有何用意?
【小题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随时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有什么含义?)
(2)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这句话有哪些意蕴?)
【小题3】请从重音、停连等方面给第⑩段划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感受安塞的特点。
这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小题4】文章以“桃花鼓声安塞”为题,有什么作用?
【小题5】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的理解。
【链接材料】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轻放

安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4期)

【小题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文,认真品读第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每题3分)
(1)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且无力”?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3】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倔三爷与二维码

许福元

①倔三爷面前的青菜,新鲜水灵琐碎丰厚。旁边卖梨卖栗子卖猕猴桃的外村人都用二维码收钱了。三蹦子车上放一块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纸,纸上印有“豆腐块”,“豆腐块”上是“豆腐渣”或者像是一群蚂蚁窝。买的人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嘟的一声,就算付钱了。

②倔三爷见了,觉得新鲜又怀疑,用老树根似的手,指着木板上的“豆腐块”问:那叫什么玩意?

③二维码。

④倔三爷用鼻子哼一声。

⑤话音刚落,来一个“二百五”,黄毛,公鸡头,脖子上吊着金链子,臂上纹着龙,土豪范儿。骑一辆大摩托,呜地停在车槽帮前,车也不灭火,也不问价,嚷一声,来一百块钱的!

⑥卖主很高兴,赶紧将称好的猕猴桃用塑料袋装了,放到他摩托车前边小筐里。那买主掏出手机,划拉几下,照二维码一扫,说了声:看好了,钱给了。一踩油门,屁股冒烟就颠了。

⑦那卖主看一眼手机,摩托车都跑没影了,还扬手扯着嗓子喊:没扫上,没扫上!

倔三爷见了,嘿嘿一笑。

⑨一个留着大胡子,脑后梳个马尾头,人长得圆咕隆咚像胖冬瓜,很有艺术家暴发范儿的老男人蹲在倔三爷面前,指着象鼻倭瓜问,多少钱?

⑩两块五。

⑪大胡子又指长青瓠子问:多少钱?

⑫两块五。

⑬那好。一共五块。大胡子掏出手机问:是我扫你,还是你扫我?

⑭倔三爷哈哈笑:我没有扫帚。我不扫你,你也甭扫我。做买卖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面银子对面钱。

⑮你不会用二维码。也好。大胡子很大气,从腰兜成沓的百元大票中抽出一张,捏住往空中一抖,递过去。

⑯倔三爷没接,说:对不起,买卖刚开张,没零钱。麻烦你跟别人换一下。

⑰旁边人很热心,立刻将整钱兑换成零钱。

⑱大胡子左手递过去五块钱,右手要抄倭瓜和瓠子。

⑲倔三爷没接五块钱,两只手却拢住倭瓜和瓠子。一手钱,一手货,你给我两块五毛钱,我给你一根象鼻倭瓜;你再给我两块五毛钱,我再给你一根青瓠子。这不是挺整齐的账吗?

⑳噢!噢!大胡子给弄得哭笑不得,好!好!只好就范。

㉑大胡子走后,旁人问:倔三爷,您干嘛犯倔?

㉒倔三爷低头眯眯眼咂滋味乐,我就瞅这小子别扭:老爷们梳个娘们头,要是我的儿子,我得给他个大脖拐;我就是没学扫二维码。我摆的摊是鲜瓜水菜,现拔现卖。不用二维码,照样卖得快。

㉓但很快,用现钞买菜付款的人越来越少了。倔三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与压抑。

㉔不认识倔三爷的买菜人态度很干脆,同质同价谁有二维码就扫谁的;和倔三爷半熟脸的人为了照顾一下他的面子,也间或用现钱意思意思;当庄姑奶奶尚存老礼,不怕麻烦,坚持与倔三爷现钱交易。而那些新娶的媳妇,新一茬的姑娘、小子可不论这些。只要方便快捷,亲爸亲妈都不论。

㉕倔三爷搓着木锉般双手,无奈地摇头轻声叹息。

㉖远房侄女快言快语,当面数落:三叔,只有我能当面说您,您的菜挺好,价不高,为什么卖不动?现在谁不用手机扫码,就是老土;再说,您收钞票,怕收假钱,还要举着让阳光照一照;您数钱的时候,抠抠索索,票子揉成苦麻菜了,多耽误工夫;您找钱时,黑手指,灰指甲,蘸唾沫……

一连三天,倔三爷没出摊。

㉘第四天,倔三爷清清爽爽,隆重出摊了。摊位上摆着三块木板,贴有三张二维码。

㉙旁人逗他,倔三爷,您怎么不犯倔了?是不是觉得“谁不紧跟时代,时代把谁淘汰”?

㉚倔三爷用大手搔着花白粗硬的短发,眼神有点软,腼腆害羞般苦笑着,厚嘴唇说出掏心窝的话:为了这二维码,乡亲们都迁就我,这是人情啊!人情重于山。我不愿欠人情债。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04日14版,有删改)

【小题1】联系前后文,说说第㉗段倔三爷为什么“一连三天没出摊”?
【小题2】结合第⑧段内容,请用第一人称,说说倔三爷当时的心理。
【小题3】文章写倔三爷和“大胡子”交易的情节有何作用?
【小题4】结合全文,谈谈“二维码”丰富的内涵。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